隶 属
2017-06-0510:12:32来源:

一、唐至清代隶属

  (一)唐 代
  垂拱二年(686年)十二月九日,建置漳州,州治在西林,属岭南道;辖漳浦、怀恩2县。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撤怀恩县(因该县土地兼并,农户逃亡,户口未能达到立县邑标准),地入漳浦县。同年,析泉州(治所在晋江)龙溪县来属漳州(《旧唐书》:龙溪,旧属泉州;圣历二年即699年,属武荣州;景云二年即711年,还泉州;开元二十九年即741年,属漳州)。时漳州遂辖漳浦、龙溪2县,仍属岭南道。
  天宝元年(742年),诏命改州为郡,漳州易名为漳浦郡,割属江南东道。天宝十年(751年),漳浦改属岭南道。
  乾元元年(758年),漳浦郡复名漳州。上元元年(760年),漳州改属江南东道。
  大历十一年(776年),观察使皇甫政请析汀州龙岩县属漳州;翌年获准,时漳州辖漳浦、龙溪、龙岩3县。
  贞元至元和间(785年至820年),漳州隶属江南道,辖龙溪、漳浦、龙岩3县。
  光启元年(885年),光州刺史王绪南走入闽陷汀、漳2州;至唐末,闽南(含漳州)为王绪部将王潮等所据。
  (二)五代十国
  梁开平三年(909年),梁封王审知(王潮季弟)为闽王建立闽国。漳州属闽国的一州。至闽国天德三年(945年),闽王王延政为南唐所灭,历34年。
  南唐保大四年(946年),董思安任漳州刺史时,因父名章,与“漳”同音,为避讳,改漳州为南州。历20年,至宋乾德四年(966年),南州始复名漳州。
  闽国灭后的次年,南唐泉州散员指挥使留从效废刺史王继勋,割据泉、漳两州。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留从效死,其牙将陈洪进于次年夺取兵权,继续称霸一方。至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四月,陈洪进献地归宋,泉、漳两州才正式归顺宋王朝。
  (三)宋 代
  宋改道为路。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泉州长泰县因距州治遥远,且地处九龙江北溪支流龙津溪流域、南邻漳州州治龙溪县,遂析出归入漳州。时漳州属福建路,下辖龙溪、漳浦、龙岩、长泰4县。
  (四)元 代
  元初,地方设行省,行省以下设路、府、州、县。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撤州,漳州升为路,属福建行省,辖龙溪、漳浦、龙岩、长泰4县。至治二年(1322年),因龙溪、龙岩、漳浦交界地距3县署偏远,且山岭连亘、不便管理,乃析置南胜县。漳州遂辖5县。至正十六年(1356年),南胜县改称南靖县。
  (五)明 代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漳州路为漳州府;翌年,漳州府属福建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年),漳州府改属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辖县仍旧。
  明代中叶,漳州府先后增设5县:成化七年(1471年),因龙岩县九龙乡距县治偏远,遂析九龙乡的居仁、聚贤、感化、和睦、永福5里,增置漳平县。正德十二年(1517年),南靖象湖、箭管发生大规模农民暴动,王守仁发兵镇压。事后,为加强该地区的统治,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析南靖县清宁、新安2里共12图立平和县。嘉靖九年(1530年),析漳浦县二都(一、二都合都后的简称)、三都(原海滨里)、四都(原遵化、修竹2里)、五都(原思政里)等地,立诏安县。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日(1567年1月14日),析龙溪县一都至九都和二十八都五图,以及漳浦县二十三都九图,设置海澄县。隆庆元年(1567年),析龙岩县集贤里5图及大田县聚贤里3图、永安县3图立宁洋县。至此,漳州府辖龙溪、漳浦、龙岩、长泰、南靖、漳平、平和、诏安、海澄、宁洋10县。
  (六)清 代
  初年,行政区设置分为省、道、府、县4级;与府并行的有直隶厅、直隶州,与县并行的有厅和州。时漳州府属福建省,仍辖10县。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因龙岩地理位置重要,人口、经济发展,闽浙总督郝玉麟奏请升龙岩县为福建直隶州,并割漳平、宁洋两县归属。时漳州府辖龙溪、漳浦、长泰、南靖、平和、诏安、海澄7县。
  乾隆八年(1743年),龙溪县石码镇升为石码厅,裁龙溪柳营司(柳营司原驻江东,于康熙五十九年即1720年移驻石码),派驻通判。嘉庆元年(1796年),福建巡抚姚棻奏请析漳浦县云霄镇为厅。嘉庆三年(1798年),析平和25保、诏安2保13村,连同漳浦县云霄镇30保归属。至此,漳州府辖7县2厅,并沿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
  

二、民国时期隶属

  (一)国民政府统治区
  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被推翻,改石码厅为龙溪县第六区。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厅,福建实行省、道、县3级地方政制。同年,道改称路,原漳州府辖地7县1厅属福建西路管辖。民国2年3月,改云霄厅为云霄县,漳属8县仍属西路管辖。民国3年,改路为道,改西路为汀漳道,定道署于龙岩县(时因龙岩道署未建就,道尹暂驻龙溪县)。原漳州府辖地及龙岩、长汀、宁化、上杭、武平、清流、连城、归化、永定、漳平、宁洋等县属汀漳道。民国5年5月1日,析诏安县地东山岛、古雷半岛及其周围诸小岛设立东山县,属汀漳道。时汀漳道辖20县,其中漳州地占有9县。
  民国14年,国民政府成立,废道。民国16年,福建实行省、县两级地方政制。民国17年,龙溪县西北侧二十五都华丰等地离县城偏远,于是析龙溪县二十五都的浦西、桃源、归德、迎富、升平、龙岭、宜招、华丰、珍山、大深、蓬莱大坑及二十三四都的银塘、沙建、寨坂共14保,设置华安县。
  民国23年7月,福建省将原辖64县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各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作为省政府之派出机构。漳浦、诏安、南靖、平和、龙溪、长泰、海澄、东山、云霄9县属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在漳浦。当时华安县划归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24年10月至民国25年,全省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1个市(厦门市),分辖62县、8个特种区(与县同级)。漳浦、诏安、云霄、东山、龙溪、南靖、海澄、长泰、平和9县和石码特种区(民国25年8月设立),属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仍设在漳浦。华安县属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27年1月,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由漳浦移驻龙溪。同年8月,石码特种区改为普通区,并入龙溪县。第五行政督察区遂辖龙溪、漳浦、诏安、海澄、南靖、长泰、平和、云霄、东山9县。
  民国35年1月,全省划分为9个行政督察区,共辖66县,并调整辖县。第五行政督察区辖龙溪、漳浦、诏安、海澄、云霄、长泰、东山7县;南靖、平和2县划属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全省行政督察区及辖县重新调整。第五行政督察区辖龙溪、漳浦、长泰、南靖、平和、诏安、海澄、云霄、东山、华安10县。专员公署仍驻在龙溪,至1949年未变。
  (二)红色政区
  民国16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在中共福建省临委领导下,中共平和县临委率领工农革命武装于民国17年3月发动平和暴动,曾一度攻占平和县城,揭开“福建农民自动夺取政权的第一幕”。自此之后,闽南武装斗争连续不断。特别是民国21年4月,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创建闽南革命根据地之后,广泛建立乡村苏维埃政权,深入开展土地革命。中央红军长征后,漳州地区是闽粤边游击根据地重要的组成部分,活动区域发展至闽粤两省边区,共十几个县的农村山区,并相继建立一些县级政权。尽管所辖地区呈拉锯状态,县的名称也时有变动,但红区政权始终存在。时漳州地区县以上的行政建制有:
  民国18年2月,在平和县长乐乡张坑成立平和县革命委员会。
  民国18年6月,在诏安县厚安村成立饶和埔诏县革命委员会。
  民国21年4月,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为统一领导闽南苏维埃政府工作,于4月27日成立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
  民国21年5月,在龙岩、南靖、漳平3县交界处成立南平区苏维埃政府,辖红畲、半岭、月水、迎坑等地;至民国25年2月,正式成立岩南漳军政委员会。
  民国21年5月,在南靖科岭成立靖北苏维埃政府,辖南靖、平和、永定、龙岩4县的边区地带;民国24年夏,成立岩永靖军政委员会,辖龙岩、永定、南靖3县交界地带;民国25年6月28日,又成立永和靖军政委员会,辖永定、平和、南靖3县边区。
  民国21年7月,广东大埔县饶和埔县苏维埃政府移至诏安县石下村,改称饶和埔诏县苏维埃政府。
  民国23年春,在平和欧寮先成立中心区政权,下辖三坪、韭菜坑、龙岭、山城等14个乡苏维埃政府;同年3月18日,正式成立靖和浦县苏维埃政府,辖南靖、平和、漳浦3县边区红色政区。
  (三)龙汀省政区
  民国时期,今漳州境内除并存的国共两种政权、两种政区外,还产生一个短期的行政区域。民国22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部分反蒋势力,在福建发动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同年12月13日,将福建划分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4省及福州、厦门两个特别市。漳州为龙汀省所在地。民国23年1月1日,在漳州东坂后礼拜堂(今青年路)举行“龙汀省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典礼。龙汀省下辖龙溪、漳浦、海澄、南靖、长泰、平和、诏安、云霄、东山、华安、龙岩、漳平、宁洋、永定、上杭、武平、连城、清流、明溪、宁化、长汀21个县。同年1月20日,国民政府调动10万军队入闽镇压,“闽变”失败,政权、政区解体。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

  1949年9月19日漳州城解放后,漳属各县陆续解放。9月2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原第五行政督察区改为第六行政督察区,设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行政督察区辖龙溪、漳浦、云霄、诏安、东山、海澄、长泰、南靖、平和、华安10县。1950年3月,改第六行政督察区为漳州行政督察区(简称漳州专区),成立漳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9月14日,又改为龙溪区,成立龙溪区专员公署。漳州专区、龙溪区均辖10县。
  1951年6月,析龙溪县城关区(共两个区)设漳州市(县级)。此时,龙溪区辖十县一市。1955年3月,改龙溪区为龙溪专区,成立龙溪专员公署。
  1960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龙溪县、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县城设在石码镇。此时,龙溪专区辖龙海、漳浦、云霄、诏安、东山、平和、南靖、长泰、华安9县及漳州市。
  1966年发生“文化大革命”。1967年4月,由驻漳支左部队成立龙溪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实行军事管制。1968年5月15日,成立龙溪专区革命委员会。龙溪专区成为一级政权的行政区域。1970年9月,专区改称龙溪地区,专区革委会改称龙溪地区革命委员会。龙溪地区(专区)仍辖九县一市。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1978年3月29日,成立龙溪地区行政公署。辖区仍为九县一市。
  1985年5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龙溪地区建制,升漳州市为地级市,原县级漳州市改为芗城区,建立市管县(区)的行政体制。当时漳州市辖龙海、漳浦、云霄、诏安、东山、平和、南靖、长泰、华安9县及芗城区。漳州市辖区,直至1990年未变。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