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 域
2017-06-0510:26:45来源:

一、建州时境域

  漳州建州时立漳浦、怀恩2县。至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废怀恩县,地入漳浦县。其时漳浦县地,亦即漳州的境域。其境域大体是:东至海,南至海,西至潮阳(今广东省饶平县境),北至南胜溪(今平和县南胜一带)及龙溪县祠堂庵(今龙海市程溪镇西南隅,与今平和、漳浦2县边境交界处)以南、九龙岭南麓、南溪中游南岸一带,东北到黄如江(唐宋漳浦县安仁乡沙澳里、明镇海卫鸿儒江即今龙海市隆教乡镇海村附近一带),西北到石塍溪(今诏安秀篆与官陂境内)。境域相当于现今诏安、东山、云霄、漳浦4县全境和平和县南部边界地,以及龙海市东南部隆教、港尾、白水、东泗(南部)一带地域。
  

二、建州后至民国时期境域

  建州以后,随着辖县增减和边界地域析出或析入,州(路、府、道)的境域也就随之盈缩。
  第一次境域变迁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废怀恩县后析泉州龙溪县来属。其时漳州境域,大体相当今漳州市除长泰县外的境地。
  第二次境域变迁 唐大历十二年(777年),析汀州龙岩县隶属漳州。时漳州遂辖漳浦、龙溪、龙岩3县,境域再次扩大。龙岩、龙溪2县处于今九龙江北溪、西溪及南溪(北岸)流域,漳浦县处于古绥安溪、李澳溪(含下游鹿溪)、漳江(即西林溪)及东溪流域。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当时漳州境域为“东西三百七十里,南北三百九十里。”以当时漳州新州治龙溪县城为中心点,其四至为:“东至大海(即东海)一百五十里;南至大海(即南海)一百八十里;西北至潮州(治在潮阳县)四百八十里;北至汀州(治在长汀)九百里。”
  第三次境域变迁 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泉州长泰县析归漳州管辖。当时漳州境域包括今龙岩市(县级)、漳平市(县级)、永安市(县级)南境和今漳州市,以及厦门市郊海沧区(海沧宋为龙溪县一、二、三都地;明嘉靖四十五年即1566年析归海澄县;1958年8月析归厦门市)。
  第四次境域变迁 元至治二年(1322年)至明代中叶(1471年至1567年),漳州先后析置南靖县、漳平县、平和县、诏安县、海澄县、宁洋县(其地析自龙岩县及大田、永安2县边地),计辖龙溪、漳浦、龙岩、长泰、南靖、漳平、平和、诏安、海澄、宁洋10县。
  第五次境域变迁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龙岩县升为福建省直隶州,并析漳平、宁洋2县属之,漳州辖县遂减为龙溪、漳浦、长泰、南靖、平和、诏安、海澄7县。当时境域比明末缩小。据光绪版《漳州府志·疆域》载:“府治,东界泉州府同安县景庄墓,七十五里;西界龙岩州林田岭,一百三十里;南界广东潮州府饶平县分水关,二百八十里;北界龙岩州漳平县梅水坑,二百四十里。广二百一十里,袤六百一十里。”
  (民国实行行政督察区制期间,因非一级政权,故不作记述。)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域

  (一)析入与析出
  1954年7月,划出华安县第四区大深乡(139户)归龙岩专区漳平县。
  1956年8月,划出南靖县长教区科岭乡都宁头村归龙岩专区龙岩县。同月,划出华安县仙都区所属涵口、大杞、小杞3个自然村(24户)归龙岩专区漳平县。
  1957年3月,划入晋江专区同安县灌口区锦宅、金山2乡及角美圩同安街、眠床街归属龙溪县。
  1958年8月,划出海澄县海沧、新垵2乡归属厦门市。
  此后,漳州境域稳定。(漳州境内县际间的境域变化,详见各县新旧志书,本卷从略。)
  (二)1990年漳州市境域
  东至九龙江河口外龙海县的浯屿一带海面,与厦门岛、小金门岛南岸的海域相联;
  南至东山县的东山岛南面的龙、虎、狮、象4屿及其东南面的兄弟岛一带海域;
  西至平和县长乐乡半岭村及九峰镇嵩柏关,与广东省饶平县东境交界;
  北至华安县湖林乡北境,分别与龙岩地区漳平市(县级)东南境、泉州市安溪县西境交界。
  西南至诏安县的分水关,与广东省饶平县东南境交界;
  东北以龙海县角美镇边境与厦门市集美区东孚镇接壤,以长泰县枋洋乡边境分别与泉州市安溪县南境和厦门市同安县毗邻;
  西北以平和、南靖、华安3县的西北境,与龙岩地区永定县东南境、龙岩市(县级)南境、漳平市(县级)东南境衔接;
  东南濒临台湾海峡,与台湾省遥相对望。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