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 区
2017-06-0510:53:22来源:

  

 

城 池
  

  (一)古城池
  唐贞元二年(786年),漳州治所迁至龙溪县登高山(今漳州芝山)麓桂林村(在今漳州城区)。宋代起,在桂林村陆续修筑城池。
  宋初,筑土为子城(指内城),周长4里;辟门6:东门“名第”、“清漳”,西门“登仙”、“朝真”,南门“云霄”,北门“庆丰”。宋咸平二年(999年),始浚河环抱子城。祥符六年(1013年),加浚西河,又于西南隅(今旧桥以西一带)凿水门,接潮汐,通舟楫;并竖周长15里之木栅作为外城。自宋初建城至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近800多年间,漳州城池先后修筑30次。其中以明洪武初(1370年前后)的修筑工程最大:4城门内外各建城楼于其上;周城为女墙,1510垛;月城为女墙,各60垛;有战楼25座、守卫的窝铺23舍、水关楼2座。
  民国7年(1918年),粤军入漳,拆除城墙,改建马路,仅留下旧城楼一段(址在今新华西路与新华北路交接处)。民国时期,漳州城区陆续修建一些近代式的街路、楼房及中小学校舍、医院、体育场、中山公园等。但街路狭窄,宽度均为10米左右,多石路、土路。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飞机轰炸扫射,毁坏了部分建筑物,而市政建设则长期停滞不前。
  (二)新城区
  新中国成立后,经陆续改建、新建,漳州城区已成为初步现代化的城市。新城区在古城池基础上向四方扩展:东与龙海县步文镇境交界,南与龙海县九湖镇和颜厝镇境接壤,西、北两面为芗城郊区4镇(浦南、天宝、芝山、石亭)之地。1949年,城区面积仅4.68平方公里,至1990年扩大至近18平方公里。1949年,常住人口60146人,至1990年近19万人。国道324(福昆线)、319(厦成线)两线穿越城区,鹰厦铁路支线直抵城郊,省道、县道公路四通八达。城区内厦门路、新华路、胜利路纵贯东西,青年路、大通北路、延安路、新华路、元光路横贯南北。城区工厂、商场、学校、医院林立。城区以东辟有蓝田工业开发区,以西设有金峰开发区。城外东、南有云洞岩、江东桥、慈济宫及南山寺、百花村、木棉庵、圆山南麓水仙花苗地、九湖万亩荔枝园等旅游胜地。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