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期 大要事
2017-06-0516:30:41来源:

宋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
  四月,平海节度使陈洪进献泉、漳二州,泉、漳始正式纳入宋版图。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
  划泉州之长泰县属漳州。
  宋 初
  始筑子城,时间无考。城周长4里,设6门,东曰名第、曰清漳,西曰登仙、曰朝真,南曰云霄,北曰庆丰。
  咸平二年(999年)
  十月,漳州大水灾,损坏民房千余间,溺死多人。州奉旨设惠民仓。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
  《漳郡图经》问世(已失传,仅存吴与《序》一篇)。
  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
  知州王冕加浚西濠,又于西南隅凿水门接潮及通舟揖,外城列木栅,周围15里。
  天圣四年(1026年)
  漳州暴雨成灾,损坏甚多民房。
  明道元年(1032年)
  漳州大旱,饥荒。
  明道二年(1033年)
  漳州、龙溪疟疾流行。
  景祐三年(1036年)
  五月初二日(5月29日),民间名医吴夲采药堕岩死,白礁乡人建龙湫庵以祀。后高宗诏建医灵神祠,赐额“慈济”,后人称“慈济宫”。吴夲神化后称“大道公”,香火遍及闽、台各地。
  治平四年(1067年)
  秋,漳州发生地震,地裂长数十丈,宽丈余(震中漳州石亭,北纬24°36′、东经117°36′,里氏5.2级、烈度7度)。
  元祐间(1086年至1093年)
  尚书省刑部都官郎谢伯宜退休后,率乡民在龙溪县八、九都(今海澄镇)填海造田,引九十九坑水灌溉,为漳州地区大规模围垦的开始。
  建炎四年(1130年)
  松州威惠庙因离城较远,于北门外另建一庙。
  绍兴十四年(1144年)
  漳州大水灾,禾谷歉收。知州事张成大奏免征当年赋役。同时,收养无人赡养的老弱和残疾人。
  知州张成大毁子城,撤外城东、西、北三面木栅,筑土城,独南一面阻溪。
  十二月,汀州农军华齐袭击漳州之长泰县,安抚司派兵弹压,为农军击败。翌年,后军统制张渊出兵,始平定。
  绍兴三十年(1160年)
  户部发行楮币,“会子”在漳州流通。时面额有1贯、500文、300文及200文等4种。三年以旧换新一次。
  隆兴二年(1164年)
  漳州自春至八月不雨。
  乾道二年(1166年)
  萧国梁登进士第,殿试第一名,为漳州第一位状元(据康熙志。时漳州领龙岩县,萧系龙岩县永福里人)。
  淳熙二年(1175年)
  潮阳县主薄丁知几(龙溪人)回乡疏凿龙溪官港,上通柳营江,下达石美港,长30里,灌溉二十八、二十九都田地200余顷。
  淳熙四年(1177年)
  先是漳浦境地象害民稼,官府责令民间猎象须献象牙,为此民宁忍其害,象害更甚。是年知州事赵公绸“命自后敝死象听自有其齿牙,于是人争毙象而稼得无害”。
  淳熙五年(1178年)
  知州赵公绸主修《临漳志》告成。
  淳熙八年(1181年)
  潮州民沈师聚众起事,进攻汀、漳等地,后被赵师宪诱杀。
  淳熙十年(1183年)
  九月,大风雨,水暴至,漳州城半没,冲坏890余家。
  淳熙十一年(1184年)
  四月至八月不雨,稻粮无收,守臣赈粟贷种。
  淳熙十二年(1185年)
  五月初九地震,震中漳州石亭,里氏6.5级、烈度8度。于福州尚“觉所卧床榻动荡,如船在波浪中”(知州事赵汝愚语)。
  淳熙十三年(1186年)
  杨勍率农军500余人袭占长泰县城,对民居官舍,秋毫无犯。宋廷命韩总管追捕,杨被俘。
  绍熙元年(1190年)
  四月,知州朱熹到任,先训练诸军,继而改革弊政,倡导教育,端正风俗,禁止停棺待葬,劝谕息讼,劝喻女道还俗,并奏免无名赋税700余万缗。任职期间,竭力主张实行经界法,核对赋税,因遭豪绅猾吏反对,不及施行即调任。
  庆元三年(1197年)
  漳州知事傅伯成在龙溪八都筑广济陂,长130丈,灌田千余顷。
  嘉定四年(1211年)
  知州赵汝拆漳州城东门土墙,改砌石墙。
  嘉定六年(1213年)
  知州赵汝委秋官方杰主修《清漳志》告成。
  嘉定九年(1216年)
  五月,漳州大水灾,漂田庐,害禾稼。
  嘉定十六年(1223年)
  秋,漳州大水灾,损坏田稼过半。
  绍定三年(1230年)
  二月,朝廷下诏:汀、漳、吉、建、昌“蛮獠”窃发,经扰郡县,免除赋税一年。
  同年,汀州民晏梦彪(一作晏彪)率盐贩百余人,攻破建宁、宁化、清流、泰宁、将乐、邵武等地,聚众至万余人,再进至龙岩、长泰、永春、德化诸县。宋廷调淮西精兵数千人进剿。翌年,梦彪败降,被杀。
  同年,漳州通判林有宗与继任知州事江模相继砌城西、南、北三堵石墙,城周长3000余丈,辟有7门。城上建候亭2座,城下有闸门3道。
  嘉熙二年(1238年)
  知州事李韶重建虎渡桥(今名江东桥。桥于嘉熙元年即1237年焚毁)。李韶捐出私蓄,并责令南山寺僧廷濬等住持,易以石梁,桥长3000尺,高100尺,酾水15道。石梁跨桥墩者58条,长80尺,宽6尺。东西筑亭,以憩行人,共花费30多万缗。淳祐元年(1241年)建成。该桥工程巨大,至今闻名。
  淳祐十年(1250年)
  《清漳志》修成。
  德祐元年(1275年)
  宋右丞相贾似道谪高州(今广东境)团练使,由绍兴推官沈土圭、摄山阴尉郑虎臣押送。至漳州城南木棉庵,贾似道暴卒;传说为郑虎臣所杀(《康熙志·杂记》;《宋史》直书虎臣“拉杀之”)。
  宋景炎二年(1277年)
  正月,元兵破汀关。宋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到漳州,继续抗元。二月,元廷遣降臣吴浚至漳州劝降,为文天祥所杀。
  三月乙未,福建泉、漳二郡蒲寿庚、印德傅、李珏、李公度以城降元。
  四月,文天祥离漳入梅州。唆都兵至漳州,漳州拒守,留子百家奴攻之,斩首数千,知府何清降。
  同年,宋将张世杰围攻泉州降元叛将蒲寿庚。漳州府漳浦县义军首领陈大举(又名吊眼)会同畲军首领许夫人于七月直驱泉州助张世杰围城。元将唆都派兵解围。
  宋景炎三年(1278年)
  春,陈吊眼率部袭取漳州城,元将张弘范(即拔都)率大军南下追击文天祥,直取漳州,陈吊眼乘夜撤离漳州城。张弘范移傅全招讨军镇漳。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