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原
2017-06-0615:01:10来源:


  
  (一)河口沉积平原
  漳州平原 北起磹口、天宝大山脚下,南到九龙岭、鱼咀山山脚,西起南靖靖城的寨联,东以龙津溪口铁路桥、西溪桥闸,与龙津溪中下游平原、九龙江河口平原分界。面积460平方公里,如扣除漳州北部部分低丘,实际面积也有400平方公里。
  九龙江河口平原 又称龙海平原,属九龙江河口三角洲平原。西起九龙江北溪的江东桥与西溪的西溪桥闸,东到鸿渐、紫泥岛东端及港仔尾、美山一线,沿南溪河谷,深入到松埔,面积260平方公里。区内地势低,大多在黄零5.0米以下,港道密布,几乎全为水田,是漳州地区的水稻主产区,也是平均年产最高的产区,龙海县治石码即在区内。
  漳州平原与九龙江河口平原,习惯上看作是一个平原,称九龙江中下游平原,面积720平方公里,是全省最大平原。
  龙津溪中下游平原 位于长泰县境内,龙津溪中下游沿岸两侧,北起岩溪的谢沄,南到龙津溪的铁路桥,与漳州平原相接,呈长条形,长27公里,面积80平方公里,长泰县治位于区内。
  花山溪中游平原 位于平和县境内。平面呈S形展布,上游起自坂仔五星村,下游到山格宝丰的宫仔前自然村,长26公里,面积约65平方公里,是典型的河谷平原。平和县治小溪位于区内。
  漳浦城关平原 呈长条形,沿鹿溪两岸分布,西起桥仔头、埔野,东至旗鼓山,北界梅林乌潭埔、漳浦城关,南界京里、南溪。面积15平方公里,平原地面高程5米到10米,是一古海湾沉积平原。鹿溪自旗鼓山以上,河流呈向心状分布,流域形成盆地,四周为低山地,山地陡峻,降至25米至30米高程与台地相连,地形变化明显。盆地边沿,西到内湖、盘陀岭下,东到油车、麦园埔,长约20公里;南起梁山脚下,北界不整齐,大致以陂头、东山、霞潭为界,南北一般宽10公里,盆地内浸蚀台地与河流冲积平原交错。盆地形状似一幅中国陆域地图,漳浦城关平原位于盆地东南角。
  漳江河口平原 位于云霄城关以下漳江河口段。漳江流向自西向东,两岸地形平坦,河网密布,地面高程大多在5米以下,为一典型河口平原。平原东西长14公里,南北宽3公里到5公里,四周以山脚为界,界线清晰,这里是云霄城关及东厦、荷步两个乡镇所在地,也是云霄政治、经济、文化与交通中心。本区还是人类活动影响地形、地貌的典型地区,20世纪60年代末,漳江出海口还在船场、竹塔一线,以下为一内海湾,涨潮时,内湾水面宽4.5公里,1971年建成东方埭围垦区,把海岸线外推1000米。1978年建成竹塔围垦,海岸线又向外推进700米至500米。不到10年时间,海湾面积减少三分之一,并将荷步与漳江河口平原联成一片,平原边界向东推进整整5公里。
  诏安东西溪下游平原 东溪出龙潭狭谷后两岸开阔,既有冲积平原,又有浸蚀台地,地形起伏,与四周山地界线明显。这个平原有两种概念,一种是指典型的河口冲积平原,大体上以5米等高线为边界,面积约40平方公里,范围包括城关所在地和桥东、仕江、甲洲等地。另一概念从东溪龙潭出口起,东边南边皆以山脚为界,西边大体依三姑娘渠道为界。这一区内包括浸蚀台地与小山丘在内,南北宽约10公里,东西长12公里至15公里。
  (二)滨海平原
  漳州海岸北起龙海港尾的镇海,南到漳浦沙西北旗的滨海地带,有一呈带状、断续分布的小平原。
  隆教滨海平原 北起镇海,南至香山,包括隆教湾、白圹湾、湖前湾3个小海湾的滨海平原连成片,长8公里,北宽南窄,北部宽可达2公里,南部一般仅宽1公里。
  佛昙湾滨海平原 包括佛昙、江口两湾沿海平原,北与隆教滨海平原相接,南到莲花山。其中江口、白石两片,原为滨海沙丘,寸草不生,新中国成立后经改造,部分成为防护林带,其余陆续改造为农田。两湾内侧,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进行过大规模围垦,形成连片滨海平原。
  赤湖平原 北起莲花山,南到将军澳,长11公里,宽一般4公里,沿赤湖溪平原向内延伸到湖高村。这一平原靠海侧原是寸草不生的海积沙滩,新中国成立后改造为防护林带;内侧即赤湖溪下游平原。
  浯江平原 分上、中、下游3部分。浯江上游与割后溪之间分水岭不明显,高程仅65米。分水岭下河谷宽300米至500米,呈现出河谷平原地貌,赤土岭起进入中游,以下地形开阔,四周为岩山、马头山、顶山、南山、门口埕山,中间是浸蚀台地与河流冲积平原相间的万安平原。东厝以下纳眉力溪后浯江进入下游,两岸地面低平,高程在10米以下,河口成为旧镇港的一个内湾。河口平原东面与滨海平原相接,从河口一直延伸到河源,上、中、下游没有明显的分界标志。
  霞美、杜浔平原 位于漳浦南部滨海地区,北起霞美刘坂,南到古雷半岛的古雷山下,西达沙西的北旗与漳江下游平原相接,北部以梁山山脉及其余脉山脚为界,沿杜浔溪延伸到过洋、径口、祖妈林水库坝下。这一平原三面傍海,东北是旧镇港,东面是浮头湾,西南面是东山湾,平原中部浮头湾沿岸皆沙质地,80年代后才改造成防风林带,辟为农田。北端霞美地区是鹿溪与巷内溪等几条独流入海小河的河口沉积平原,西端的杜浔沙西片平原是杜浔溪等小河流的中下游沉积平原。大体以古雷半岛中脊为界,东边是沙质地,西边是泥质地。
  诏安四都平原 原为一深入内陆港湾,名梅洲湾,涨潮时海水最远可深入到距海7公里处的梅洲。1957年建成港口渡围垦后,原海湾大面积被垦殖为农田,才形成连片四都平原。
  (三)河谷平原
  在各河流中上游有成带状分布的河谷平原。这些河谷平原中大多形成地区性小集镇,平原多依此命名。
  华安仙都平原 位于温水溪中游,上起岭头脚,下到下占,仙都乡所在地。平原曲折长约11公里,包括云山溪沿岸平地在内,面积近10平方公里,是华安最大平原。
  长泰枋洋平原 位于长泰龙津溪中游,枋洋乡所在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为长泰第二大平地。
  南靖山城平原 位于南靖县城关,地处船场溪下游,上起车前坂,下至船场溪口,面积约20平方公里。
  宝林—葛山平原 是漳州平原的延伸部分。形状微弯,南北向呈弧形,北端是永丰溪下游与龙山溪交汇口,中段是两山之间一古河道淤积平地,南端连接荆江,地跨3条河流,面积约35平方公里。平原东侧与漳州平原相接。
  金山—龙山—马山平原 位于龙山溪中游的3片串状河谷平原。金山居上,龙山居中,马山位于最下游。金山平原上起黄潭,下至新圩坑尾,长11公里,面积16平方公里,是金山乡政府所在地。龙山平原上起径口埔头村,下至东盘,长8公里,面积11平方公里,是龙山乡政府所在地。马山平原上起桥头山,下至港仔口,面积10平方公里,马山是区内最大集镇。
  平和霞寨平原 由大坪与小坪两片组成。两片平原平行,地面坡度相反,大坪位于近花山溪源头处,河流自北往南流;小坪位于牛头溪上游,水流自南往北流。两片之间分水岭呈马鞍形,分水岭界线不明显。景观上形成连片,地面高程在320米到350米之间,是一高山平原。站在鞍部给人一种开阔感觉,其实面积不大,大小坪总面积仅10平方公里。
  平和九峰平原 位于平和县西部,属韩江支流九峰溪流域,呈窄长形,九峰镇位于其中。平原界线上起磜头楼,距九峰镇6公里,下到洋梅坪,距九峰4公里。九峰溪坡陡降,河流忽左忽右穿行于河谷间,将九峰平原分为12大块,隔河相望而不相连。
  官陂平原 位于诏安最北端,东溪干流中上游结合部,由上官陂与下官陂两片联成。从汤头至径头,长约7公里,面积不大。
  下葛盆地 源于秀篆的庵下溪,由下葛汇入东溪,同时还有几条较小支流亦在附近汇入东溪,在下葛形成呈三角形盆地。3个角顶点一在东溪干流上的五通宫,一在天堂与南陂之间的盆地出口处,另一角顶点在庵下溪的庵下,盆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是诏安第二大平原。
  东山平原 东山全岛除西北部及几个突出部为低丘山地外,全岛比较平坦。马銮湾、乌礁湾沿岸为沙岸,海滨为海积沙丘,50年代末以来逐步改造为防护林带与农田;西埔湾沿岸为泥岸,多盐田与水产养殖池;中部为浸蚀台地,宏观平坦,微观起伏,东山城关位于平原中部。此平原亦可归入滨海平原类。
  官浔—东泗平原 地处南溪中下游结合部,沿南溪展布,长约16公里,上起马口桥,下至松浦,与龙海平原相接。平面呈S形,在官浔附近较宽,面积约36平方公里。从地貌形态看,可分为两部分,大体以官浔为界,官浔以下为河口沉积平原,地势低平多港道,60年代中,南溪桥闸建成前,涨潮时,海水仍能到达官浔;官浔以上为典型的河谷平原。位于平原中的重要集镇有龙海东泗与漳浦官浔。
  龙海港尾平原 位于龙海港尾乡境内,呈北东方向展布。西南起东坑内,西北到卓岐海堤,呈长条形,长12公里,面积近30平方公里。这里原有一深入内陆小海湾,港尾即位于海湾顶点,距海湾出口约7公里,原港尾平原只到港尾以下约1公里的石埠一线,面积仅12平方公里。1966年在海湾出口处建成卓岐海堤,围垦海湾面积近8平方公里。由于卓岐围垦的建设,将格林、店地、大径、卓岐与港尾连成一片,港尾平原西北边界推进到卓岐至崎巷一线,形成现今格局,卓岐湾消失。
  平和文峰平原 位于平和文峰溪下游,是一片窄长形河谷平原,文峰溪穿行其间。平原呈南北向,南起柴头埔,北到下学,南高北低,长13公里,面积15平方公里。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