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名优特产
生活资料
2017-06-0709:24:58来源:
  


  据地方志记载:南唐保大年间(943年至957年),三佛齐国(今印度尼西亚的巨港)的镇国李将军到漳州卖香料。这是史载最早的进口商品。
  宋、元时期,进口商品有象牙、犀角、玳瑁、龙脑、沉香、珍珠、胡椒等。此外,泉州和广州也有一些舶来品转口到漳州。
  明代月港崛起后,进口的货物主要有:胡椒、象牙、苏木、檀香、奇楠香、犀角、沉香、没药、玳瑁、肉豆蔻、冰片、燕窝、鹤顶、荜拨、黄蜡、鹿皮、番被、孔雀尾、竹布、嘉文席、大风子、阿片、交趾绢、槟榔、水藤、白藤、乌铅、番锡、乌木、紫檀、紫、珠母壳、番米、降真、白豆蔻、血竭、孩儿茶、米香、乳香、木香、番金、丁香、鹦鹉螺、毕布、锁服、阿魏、芦荟、马钱、椰子、海茶、没食子、虎豹皮、龟筒、苏合油、安息香、鹿角、番纸、暹罗红纱、棕竹、鲨鱼皮、螺巴、獐皮、头尾螺、香泥瓶、丁香枝、明角、马尾、鹿脯、磺土、花草、油麻、黄丝、锦鲂鱼皮、甘蔗鸟、排草、钱铜、哆罗呢、番镜、番铜鼓、红铜、烂铜、土丝布、西洋布、东京乌布、八丁荞、青花笔筒、青琉璃笔筒、白琉璃盏、琉璃瓶、莺哥、草席、漆、红花米、犀牛皮、马皮、蛇皮、猿皮、鲨鱼翅、翠鸟皮、樟脑、虾米、火炬、竹枯、绿豆、黍仔、石花菜、胖大子等。“按《东西洋考》‘陆饷’统计,当时月港进口的货物有一百一十六种……此外,大米也是当时进口货物之一。……明代后期,粮食和白银逐渐成为月港的主要进口货物。”(唐天尧《略论明代月港的海外贸易》)时往吕宋通商多以番银交易,因此清廷另辟“加增饷”,每船另加150两税银。白银流入年达数十万两(《东西详考·周起元序》)。
  清初厉行海禁,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后才解除。时海外进入漳州的货物大体与明万历年间相似。
  乾隆间,江南灾荒,官府奖励进口粮食,议定进口大米2000石至4000石,“给与九品顶戴”。乾隆九年(1744年),龙溪县商人林享、谢冬发从暹罗进口大米来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各船兼运大米3900多石,另海澄船户黄顺祥运回米5200余石。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又有海澄商人泺芳炳出资购回大米2500石,赖逢贵购回2300石,姚殿策购回1560石。
  乾隆末年,英国从广东输入鸦片。嘉庆元年(1796年),鸦片从汕头流入诏安,从厦门流入海澄,在漳属扩散。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五月,厦门被辟为“通商口岸”,洋货依据不平等条约,以低关税的优惠条件大量涌入。从清末至民国,进口货物主要有:印度棉花、英国棉纱、棉布、毛织品、绸缎、西贡米、仰光米、日本咸鱼、煤油、汽油、卷烟,以及肥皂、火柴、日用杂货、药品、鸦片和日据台湾的白糖、大米。
  新中国成立初期,进口的日用工业品由国家统一调拨供应,且数量极少。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政府鼓励华侨及港澳同胞寄进食油、面粉、布等生活资料。
  80年代初,龙江公司利用地区的留成外汇组织进口商品,投放市场,其中有:日本产的黑白电视机、照相机,以及瑞士表、尼龙布、尼龙纱、收录机、空调机及零配件等。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