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
2017-06-1208:28:35来源:

华安资源丰富,但多数资源长期未被人们利用。建县以后,又逢战乱,经济建设起步实始于新中国建立之后。改革开放以后,华安党政领导根据县情,提出“华安要脱贫,发展竹果林”和“华安要致富,发展林电路”的战略决策。
  以林业为“龙头”,大力开发山区农业资源。现已建有4个国营林场、10个乡办林场、86个村办林场,有林地150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77.4%。掀起群众性植树造林高潮,并加强林木抚育和森林保护,促进座座荒山野岭绿化,形成36个连片万亩林。森林覆盖率达42.6%,林木材蓄积量达275万立方米。至1993年,已实现农业人口人均8亩林、1亩果、1亩竹;1994年,成为国家林业部命名的全国首批19个“科技兴林示范县”之一。同时,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建立用材林、四季竹笋、香料(肉桂)、食用菌栽培、名优果茶、蔬菜种植、禽畜水产养殖7个基地,把山区经济推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1996年,全县有1个镇和48个村基本实现小康。
  致力开发水电资源。民国时期,华安群众多靠煤油灯、松明火照明。解放后至1996年,水力发电,从土办法起步,经不断努力,境内新建水电站89座。省属企业华安水力发电厂,位于华安县城至新圩的北溪河段,装机6万千瓦,平均年发电3.6亿千瓦时,县以下水电站装机共1.47万千瓦,年发电量为4500万千瓦时。全县已将近达到初级电气化标准。
  解放前交通闭塞。1957年,鹰厦铁路全线通车,纵贯县境89公里,沟通华安与外界的联系;至1993年,境内火车站增至11个,华安站新建一个货物周转量40万吨的货场,丰山镇创建全国第一个镇办电气化铁路货运场。1996年,全县公路总长716.43公里,乡、村通车率达83%;从县城华丰通漳州的沿江公路已开通,缩短里程20公里;往北连接漳平、永安的公路改建工程已经立项。九龙江北溪水运71公里,可直通厦门。通讯状况已改观,3000门程控电话于1993年8月开通,全县10个乡(镇)于1994年8月全部开通程控电话。
  外向型经济迈出新步伐。“三资”企业及“三来一补”企业逐年增多;经营竹木制品、塑料首饰、淡水养殖、果蔬生产、建材等项目。乡镇企业成为农村经济的生力军,1996年产值已占“半壁河山”。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