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红色资源
关于漳州市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调查研究
2018-01-0215:28:00来源:

 

根据党校学习计划安排,中共漳州市委党校 32期市直单位正科级干部进修班的学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对漳州市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进行调研。通过走访市直相关部门,赴河南林州红旗渠干部学院和兰考县焦裕禄干部学院异地办班学习,以及到本地漳浦车本村、东山谷文昌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景区实地参观,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经结构化研讨,形成调研材料,对漳州市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提出对策建议。

一、深刻理解红色资源的内涵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能够为今天所开发利用的各种精神及其载体的总和。红色资源的主要存在形式有:物质形式、文学艺术形式和精神形式。物质形式指的是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有形的物质实体;文学艺术形式指的是歌曲、舞蹈、影视、戏剧、小说等文学作品;精神形式是红色资源物质形式和文学艺术形式的抽象和升华,也是物质形式和文学艺术形式的灵魂和内核所在,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红色资源是珍贵的党建资源。它是记录历史的珍贵史料,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是人们超越时空感知史实的客观载体。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个革命事件、每一种革命精神,都在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展示着中国共产党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都在以不容置疑的证据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热爱祖国、依靠群众、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思想道德境界。可以说,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的教育,都可以在红色资源中找到科学的、有说服力的素材。红色资源同时也是宝贵的旅游资源。红色资源是区域红色旅游开发中的高等旅游资源,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性、垄断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征。

二、漳州红色资源概况和开发利用情况

漳州是重要的革命老区,全市有8个原中央苏区县,革命历史悠久,有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云霄乌山革命纪念馆、诏安乌山景区、东山战斗烈士陵园、平和暴动纪念馆、三平红军会师纪念馆、诏安(饶和埔诏)苏维埃政府机关旧址等多处红色旅游景点,这些都是重要的革命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和革命传统的继承发扬,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地位作用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作出了重要批示,我市及所辖各县(市、区)党委进一步增强了对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的重视程度。近年来,我市依托红色资源优势,不断创新保护模式、开发方式和传播形式,科学地发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红色资源知名度和影响力。主要措施如下:

(一)摸清红色“家底”。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对全市红色实体资源进行基础性摸底,举办“漳州市十大革命遗址”评选活动,同时编辑出版《福建省革命遗址通览·漳州市》。目前全市已登记革命遗址206处,共有60处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

(二)聆听红色“家话”。科学整合全市学术研究力量,邀请民间研究团体参与定期举办的红色文化研讨活动,聆听民间红色“家话”,发挥草根研究力量,将研讨成果在福建日报、闽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和重点刊物进行集中刊发,多角度阐释我市红色资源文化精髓。利用社会科学专题报告会、“芝山讲坛”、社会科学普及宣传活动,打造红色资源文化流动平台;借助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在漳广“享听漳州”公众号连续推出《红色记忆》等红色文化专栏,打造红色资源新媒体平台。

(三)谱写红色“家书”。对我市革命老区的党史资料展开征集、研究和编撰,及时编撰一批有价值的红色史料,出版《永远的丰碑——“红军进漳与中央苏区”理论研讨会文集》、《这里走出辉煌——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80周年纪念画册》、《八十春秋党旗红》及《中共闽南地方史》等文献史料,深度挖掘我市红色资源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

(四)修缮红色“遗址”。先后修缮维护华安下垅苏维埃政府旧址、秋瑾故居、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朱德和陈毅率南昌起义军回师入闽纪念馆等多处革命遗址;将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领导机关旧址、漳浦文庙大成殿两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作纳入我市“五古丰登”行动计划;结合我市古城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开发规划项目,把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列入保护性开发一期工程扩大革命遗址保护范围。

(五)规划红色“产业”。如漳浦县以车本“红军之家纪念馆”为核心景点,配套建设“红军遗址公园”,打造“闽南井冈山”旅游景区。云霄县以乌山地区丰厚的革命历史文化内涵和巍峨壮丽的自然风光,打造闽南“红色之旅”的珍品风景区,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期名录”。

三、存在问题及分析

漳州各地在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和周边的龙岩市、赣州市、瑞金市等革命老区相比,漳州红色资源开发、建设、利用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效率较低是不争事实,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认识有待深化和提高。思想观念上,简单地把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定位为红色旅游,主题思想狭隘,表现形式单一。如有的地方仅仅把红色资源看作是一种旅游促销手段,忽视了对周边人文山水资源的综合开发,或发展商业设施不当,破坏了革命遗址遗迹应有的庄严肃穆的氛围。

(二)保护规划和机制不健全。一是尚未编制全市红色资源专项规划。对红色资源保护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不够明确。二是部门协调不够。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涉及旅游、文化、规划、交通、民政、老区办、老促会以及资源所在地各乡镇,尚未建立协调机制,未能形成工作合力;对红色文化文物、相关文史资料等尚未建立排查机制,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也尚未形成督查制度。三是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的机制有待强化。与大旅游的整合机制不够,一些重要的革命旧址、纪念地,参观、游览、学习基本上仍以党政机关干部、部队和青少年传统教育为主,与其他旅游资源没有很好结合。

(三)保护措施不到位。一是交通基础设施滞后。红色景点大多分布在偏远落后地区,与中心城市和其他旅游区的交通连接不够通畅,与周边各景区的连接公路等级偏低,导致景区可进入性较差。二是服务设施落后。大部分红色景区展馆的展示空间不足,展示方式和手段比较落后,没有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协调配套的完整成熟的旅游产品。三是缺乏有效保护和修缮。一些革命遗址遗迹正遭受风雨侵蚀、虫鸟患害和人为破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一些保护较好的遗址遗迹也存在着消防、被盗等安全隐患。四是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配套依靠政府投入,没有进行市场化运作,发展极为缓慢。五是人才缺乏。有些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历史知识肤浅,无法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价值功能。

(四)研究与开发缺乏时代性。漳州红色资源基本上仍以物质形态的参观、接待、教育为主,缺乏与文学艺术等其他产品的融合开发,形式单一。红色资源的教育作用偏于表面化,缺乏深入挖掘、提炼、升华其内涵,缺乏与时俱进结合新时代内涵的创新、发展。文学艺术、精神形式等非物质红色资源还需进一步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

四、红色资源保护开发的对策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工作,要遵循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开发利用服从保护的方针,与时俱进,创新工作理念、内容、方法手段、体制机制,从而更好地保护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一)注重“协调”,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

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是一个系统工程,技术、资金是制约我市红色资源开发利用长期发展的瓶颈。政府各部门应形成合力,统筹规划,采取优惠政策,大力鼓励红色资源开发利用。

1.重视顶层规划设计。把红色资源开发保护纳入漳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各级领导工作责任制,明确保护的总体目标和思路、保护开发内容及范围、分级分类保护标准以及具体的保障实施步骤和措施。目前,我市在《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旅游专项规划》中对红色资源开发只有粗略的实施意见,还没有编制红色资源专项规划,要协调相关部门,尽快编制专项规划,明确区域定位和总体布局,指导全市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2.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一要建立领导协作机制。从协调角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在红色文化保护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急需解决的难题。二要建立责任机制。制定科学的开发保护办法或管理规定,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规划建设、监督管理、保护修缮等各方面的职责,把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考核指标,推动各级各部门重视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确保这项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3.拓宽多元投资渠道。一是专项资金支持。国家支持服务业、中小企业、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节能减排等的专项资金,要将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和项目纳入支持范围。设立市财政专项资金投资。二是广泛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开发建设。积极引导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加强与华侨、外界投资方的联系,争取外界资金,积极寻求公益团体、基金会、企业捐助资金等社会团体的资助。三是重视融资工具在资本市场的运用。如,设立红色旅游产业基金;推动符合条件的红色旅游企业上市;加强红色旅游运用融资工具;发展旅游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

(二)注重“创新”,提升保护开发理念

1.整合多元文化资源。开发保护漳州红色资源,应立足本土实情,注重多角度、多层面、多元文化资源的融合,构筑我市红色资源开发保护新格局。一是实现“红与红”结合。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军进漳精神”和社会主义时期的“龙江风格”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漳州110服务精神”等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合,把不同历史时期红色资源精华融会贯通。二是实现“红与农”结合。漳州农业发达,名列全国前茅,外向型和对台、高优、农业特色突出,把农业优势与红色旅游融合一起。三是实现“红与土”结合。漳州土楼是世界文化遗产,把土楼文化与红色资源有机结合。四是实现“红与俗”结合。把“芗潮剧社”等红色文化资源与“南音、芗剧、八音、木偶戏”等丰富民俗融合。五是实现“红与蓝”结合。漳州海湾资源丰富,如将东山风动石景区、马銮湾及乌礁湾海滨森林公园等与“东山保卫战”、“谷文昌精神”相结合。

2.实施“互联网+”运营新模式。轰轰烈烈的“互联网+”时代来临了,互联网已经融入日常生活,更与我们的休闲旅游生活密不可分。旅游产业,尤其红色旅游板块,应该加快与互联网的碰撞。漳州红色旅游在新形势下面临新机遇,要强化互联网思维与红色旅游产业的融合。一是加紧研究红色旅游行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二是建立体验式互动性交流平台。强调“体验感”、“参与感”,要以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为依托,用更贴合现代人阅读习惯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三是塑造漳州红色旅游数字虚拟代言人,在移动互联网上,与游客粉丝互动,分享旅游信息,传播游戏和红色文化知识。四是创新陈列方式和展示手段。综合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动静结合地展示红色资源蕴涵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增加生动性、直观性、娱乐性和可感知性。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语音导游的二维码扫描区,游客只要用手机扫描,就可享受电子语音的全程导游。

3.延伸红色资源产业链。按照大产业、大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红色资源与工业、农业、文化、体育、商贸、会展等相关产业相互融合,针对漳州相关区域特点,发展红色食品、休闲农业、体育等产业。(1)推进红色食品工业。当年红军吃过的南瓜汤、红米饭、小杂粮、山野菜如今已成为广受人们青睐的绿色食品,可以引导漳州食品企业,把红色食粮带入产品中,推出红色食品。(2)推动红色文化艺术活动。立足闽南文化特色,深挖历史底蕴,依托项目运作、充分带入融入闽南文化元素,加强红色资源与百姓的互动,引入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和管理体制创新,加快大型演艺项目运作步伐。(3)推动红色体育发展。融合中国女排纪念馆等优质体育资源,乘势发展红色体育,弘扬红色体育精神。

4.不断丰富品牌内涵。成立漳州红色文化精神研究会,进一步保护革命文物、遗迹,征集革命史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持续深入研究漳州红色资源历史及精神,同时设立市县级专项研究课题和专项资金,为漳州红色资源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注重“绿色”,树立保护第一观念

1.坚持与生态融合。红色资源的开发保护要与我市的“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建设、宜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要与流域治理、荒山治理、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自然生态工程对接,统一规划、统筹推进,分批次实施修复、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

2.保护与开发并重。红色资源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属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毁损,将无法挽回。因此,挖掘、整合红色资源,并不意味着盲目的、过滥的开发,而应开发和保护并重,树立保护第一的观念。按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不宜大兴土木、不得过度新建楼堂馆所;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建立在依托现实环境的基础之上,遵循“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基本原则进行修缮、整改、更新;很多红色资源都是文物保护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文物保护和利用的规定及地方相关政策、法规,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研究、教育、启智、欣赏、游览等功能,实现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有机结合,促进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四)注重“共享”,加速各种旅游资源整合

1.市域内资源整合。漳州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大量历史遗址遗迹,仅仅是几间简陋的房屋,虽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文物价值很高,但从发展旅游的角度讲就显得太单薄,游客跑几个小时,只参观一会儿,听十几分钟的讲解,兴趣会大降。类似这样的景点,整合工作就尤为重要。在漳州旅游资源中,土楼文化、海丝文化、开漳开台文化、乡土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等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但从漳州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这些的现状来看,红色旅游资源并没有很好地与其他资源结合,因此应该把红色旅游资源和其他资源整合起来,通过组合不同资源,打造不同主题、整合不同特色的方式,比如打造世遗土楼红色游、滨海度假红色游、文化古迹红色游、寻根朝圣红色游、乡村体验红色游、温泉养生红色游等线路,使分散的旅游资源形成合力,实现分散资源的统筹发展,发挥整体效应,增强红色旅游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2.区域间资源整合。要加强与省内外革命根据地及周边城市之间区域合作,特别是和赣州、龙岩、泉州、厦门的合作,寻求共同发展。比如,可以整合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主战场、朱德率南昌起义军回师入闽纪念馆、靖和浦辖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等形成较为完整的红色旅游体系,使之成为赣州-瑞金-古田红色旅游的重要延伸部分;也可以整合平和暴动纪念馆、乌山革命纪念馆等使之成为潮州-汕头-梅州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注重“开放”,加快建设谷文昌干部学院

1.漳州红色资源的定位。2014年编制的旅游专项规划筛选了漳州具有国际级、国家级、区域级影响力的13个核心旅游资源要素,依据其资源专属度、资源开发潜力、已开发程度等条件,进行要素价值评价(见附图)。结论是:红色资源属市场热度和资源专属度双低的区域,要素价值低,适合针对本地及周边近程市场开发。当时还没有谷文昌干部学院这个项目,如果当时有,应该定位为国家级的。因此现在看来,这个规划需要进一步优化。但这也说明,漳州的红色资源影响力都不大,比如目前,位于东山的谷文昌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大多仅漳州及周边城市的党员干部前往参观,显得不够开放。此次异地办班,红旗渠干部学院和焦裕禄干部学院的办学模式和成功运作令人震憾,通过运作和包装,这两个红色资源均是面向全国市场的。我市的谷文昌干部学院已经在建,建议借鉴外地干部学院的成功经验,从软硬件方面特别是软件方面加快建设,使之成为展示谷文昌精神和我市红色资源的大平台,促进谷文昌精神等红色资源更加“开放”,走向全国的大市场。

附图:漳州旅游资源核心价值评价筛选

资源

等级

核心资源要素

专属度

开发潜力

已开发

国际级

土楼

★★

★★★★

★★★★

“海丝”遗址

★★★

★★★★

滨海火山

★★★

★★★★

★★★

林语堂

★★★★

★★★

国家级

对台资源

★★★

★★★

★★

闽南文化

★★

★★★

★★

特色农业

★★★

★★★★

★★★

区域级

海滨资源

★★

★★★★

★★★

宗教资源

★★

★★

★★

山水资源

★★

★★★

★★

红色资源

★★

★★

温泉资源

★★

★★★★

★★★

乡村资源

★★★

★★★

★★

  2.通过学院的建设,可以深入开发和保护红色资源。对红色资源的物质、文学艺术和精神三种形式,进行全面的整理和挖掘,形成集学习交流、教育培训、能力培养、实践锻炼为一体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学院。围绕漳州特有的谷文昌精神资源、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自然人文资源,突出“特色性、时代性、参与性”,精心打造包括话剧等艺术创作实践教学课程,充分展示和挖掘谷文昌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广泛外延。

3.通过学院的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干部学院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它的意义决不仅仅局限于教育本身,而是超过其自身,对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外部正效应。从宏观方面主要表现为它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资源的整合、解决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从微观方面看对当地居民的收入结构、劳动力转移、当地经济增长点、培养重视教育的意识、形成文化氛围等都有深远的影响:一是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壮大。二是提升周边土地利用价值。三是经济发展推动交通等硬件设施得到提升与改观。四是促进城镇居民文化提升。

(作者单位:漳州市城乡规划局)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