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文化遗产
福建古迹︱漳州松洲书院:中国最早书院之一
2020-11-1609:47:25来源:

漳州是闽南文化发祥地之一,有“海滨邹鲁”之称。松洲书院位于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松洲村,开创于唐景龙元年(707年),是“开漳圣王”陈元光之子——陈珦讲学处,也是“八闽第一书院”。

无标题.jpg

松洲书院全景  芗城区委办 供图)

1300多年来,松洲书院屡遭破坏,屡获重修,一直保持着前落为崇祀陈元光及其部将的威惠庙,后进为松洲书院的“前庙后校”的格局,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整个书院坐北向南,背倚石鼓山,由前殿(围墙)、王台、中殿(威惠庙)、后殿(书院)、东西两庑及两配殿组成。中殿须弥座上供奉的是“开漳圣王”陈元光,座上走龙等浮雕造型古朴,中殿后墙仍残留有古壁画。后殿奉祀陈元光父亲陈政,东西配殿崇祀开漳部将许天正等。残留的古建筑雕刻精美,至今院里仍散落着不少石狮、石鼓、石砚台、石椅、古石雕等。

无标题.jpg

(松洲书院大门 芗城区委办 供图)

松洲书院与漳州第二任刺史陈珦渊源甚深。陈珦(?~742年),陈元光之子,自幼诗词文赋样样皆能,陈元光曾夸赞:“儿非戈戟士,乃台院秀儒也。”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珦明经(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登第,后因见朝中显贵互相倾轧,就上疏请求归养。

景龙年间(707~710年),陈珦应龙溪县令席宏之请,主持松洲书院,“与士民论说典故,子弟多有向方”。松洲离唐化里不远,当时汉族畲族杂居,民俗较为原始。陈珦倡导中原文化,开引古义,苦心教育民众,对移风易俗“多所裨益”。

景云二年(711年),陈元光平乱战殁,葬于大峙原,陈珦筑庐舍在墓旁守制三年。唐开元二年(714年),丧制期满,朝廷诏令陈珦接任漳州刺史。次年,他领兵夜袭畲峒,斩其酋领,俘获教化其部众,“训诲士民,泽洽化行”。此后20余年,漳州在他的治理下,逐渐“唐化”,庚续中原文明。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年已57岁、一直有“台院秀儒”情结的陈珦告老乞休,再次回到心心念念的松洲书院聚徒讲学。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朝廷批准原属泉州的龙溪县划归漳州,曾任漳州刺史的陈珦结束了在龙溪的“客居”生涯。松洲书院因为是由原漳州刺史陈珦主持,声势与影响更为空前。后人述评陈珦,认为“清漳自宋迄今,多钜人长德,以鸿文粹学衣被天下,先河后海,必以珦称首焉。”(出自光绪三年《漳州府志》)

无标题.jpg

(松洲书院内景 芗城区委办 供图)

陈珦主持下的松洲书院已具备早期书院的“传道授业”功能,其开创比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开设的丽正书院还早10年,比唐乾符年间(874~879年)设立的福州鳌峰书院早了100多年,是有文献记载的福建最早书院,也是中国最早的书院之一。1988年,松洲书院被列为漳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松洲书院(威惠庙)被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2017年分别对后殿书院及书院主座、东西配殿进行维修。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