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城市文化
藏 书
2021-03-0908:39:18来源:漳州市委史志研究室
  




一、古代藏书
  


  漳州古代藏书有书院藏书和私人藏书两种主要形式。唐景龙元年(707年)龙溪县令席宏在松洲堡创办松洲书院。从唐代至清末,漳州有各类书院50余所。由于学术研究和日常教学的需要,各书院都拥有数量不等的藏书,有的还建了藏书楼,如海澄儒山书院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增建藏书楼。书院藏书除直接为讲学、训诂、考课、研习等活动所利用之外,还用以刊行书籍。据记载,宋龙江书院、龙溪书院,明海澄金沙书院,清龙溪东山书院、芝山书院均有刻书。书院因此成为地方的重要出版机构。
  私人藏书以南宋漳浦吴与“藏书2万卷”最为有名。当时著名藏书家郑樵称其为海内四家藏书之首,指出“《古文尚书言》,唐宋皆无,今出漳州吴氏。又漳州《吴氏书目》算术一家有古书,为四库三馆所无。又《师春》二卷,《甘氏星经》二卷,《汉宫典仪》十卷,《京房易钞》一卷,今世所传,皆出吴氏”(引清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吴氏书目》1卷,清《福建通志·艺文志》著录《漳浦吴氏藏书目》4卷。可见吴与藏书规模颇大,藏书质量在当时堪称上乘。
  明清时期,漳州“积书之家,所在多有”。清龙溪郑亦邹藏书“几甲郡中”,编有《白麓藏书书目》,分经、史、子、集4部类,再加杂部,共10卷,“蕴蓄之宏,郑氏其最也。至前哲遗集,世所罕睹,而此独搜罗丛集,诸家皆不能及”。还有海澄叶氏“积书至二万余卷”,漳浦王氏也以藏书丰富载入方志。清庄亨阳在家乡南靖奎洋的蝴蝶村别墅中专门建有藏书楼(据清光绪《漳州府志》)。
  



二、近现代图书馆藏书
  


  (一)公立图书馆藏书
  民国6年(191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南靖县公立通俗图书馆,是为漳州近现代图书馆的发端。该馆《规程》对名称、位置、经费、藏书卷数均有记载,据称藏书“计有六百余卷”。民国7年,援闽粤军驻漳时,工务总局局长周醒南主持修建漳州第一公园,认为府署旧址“楼之用主藏书”,遂在仰文楼筹建图书馆,左右官廨辟为阅书报室。据记载,30年代,先后有龙溪(民国13年)、海澄(民国15年3月)、平和(民国16年3月)、漳浦(民国16年8月)、华安(民国18年2月)、诏安(民国18年11月)、长泰(民国21年2月)、东山(民国22年2月)、南靖(民国23年8月)、云霄(民国28年)成立县立图书馆或县立民众图书馆。据民国24年10月的统计,诏安县立民众图书馆藏书已超万册,其余县馆藏书多者6000多册,少则500册。各馆普遍采用《王云五图书分类法》或《杜威十进分类法》标引图书,至迟在民国22年12月,龙溪县立图书馆已采用《王云五图书分类法》对馆藏中外文图书进行标引,古籍按四部分类,馆内设有分类、书名、著者3种卡片式目录,此外还有书本式目录。龙溪、漳浦、诏安等馆每日接待读者数曾有百人左右的记录。
  (二)私立图书馆藏书
  民国17年3月间,平和私立大丰图书馆开办,为漳州最早的私立图书馆。民国22年10月间,南靖县归侨张汶玉创办南靖县私立曲江民众图书馆,设有藏书室、阅览室、游息室等。华侨及知识界捐赠文学、哲学、科技类图书杂志,计有藏书10500多册。在广大华侨支持下,张汶玉悉心办馆20多年,在曲江侨村传为佳话。
  历代公私藏书久经地湿蠹蚀,遭逢战乱水火之厄,散失损毁颇多。据记载,龙溪郑氏藏书“遭溪涨损坏大半”。龙溪县立图书馆藏书几经变故,损失严重,民国33年4月在洪灾中几乎荡然无存。
  近现代公私立图书馆大多馆舍设备简陋,藏书单一,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在动荡不安、民生凋蔽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图书馆事业发展十分缓慢。
  



三、当代图书馆藏书
  


  (一)图书馆建设
  1950年10月,各县接管民国时期的公立图书馆、民众教育馆,合称人民文化馆,馆内一般都设阅览组,有图书阅览室、少儿阅览室、阅报室,并提供书刊借阅服务。1956年5月,漳州市文化馆阅览组独立出来,成立漳州市图书馆,7月,在中山公园农会旧址(仰文楼)正式开馆。这是省内建馆较早的县级公共图书馆之一,也是80年代之前全专(地)区惟一的县级公共图书馆。
  进入80年代,图书馆建设步伐加快。1985年,漳州市图书馆升格为地级市公共图书馆。各县陆续建立县级公共图书馆。按建馆时间顺序排列,有东山县(1980年11月)、龙海县(1981年2月)、漳浦县(1983年1月)、平和县(1984年)、长泰县(1986年1月)、云霄县(1988年4月)、南靖县(1989年6月)。至1990年,全市有7个县建立县级公共图书馆,各馆都设有少年儿童阅览室,但全市尚未有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
  80年代后期,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有很大改观。据1990年统计,漳州市馆和龙海、东山、漳浦、长泰、云霄、平和、南靖7个县馆馆舍面积共7018.1平方米。其中龙海、东山、漳浦3个馆新建的独立馆舍先后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4182平方米。由海外侨胞张庆重先生捐资37万元人民币兴建的南靖县图书馆新馆舍开始筹建。
  电子计算机、静电复印、声像技术、防火防盗装置等现代技术设备开始进入图书馆。1990年,漳州市图书馆购置静电复印机开展文献复制服务,购置“四通”电脑打字机1台,用于图书著录、打印目录卡片。
  为了提高人员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各馆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在岗培训和在职进修,组织他们参加省图书馆举办的短期业务培训班,参加北京大学在厦大开办的专业函授及福建师大举办的专业证书班等。人员逐步充实,业务素质提高。至1990年,7个馆在岗工作人员(包括临时工)共有84人。其中大学专科文化程度14人,中专或高中文化程度54人。1987年首次评聘图书资料专业技术职称,全市公共图书馆评聘副研究馆员1人、馆员5人。
  (二)馆藏书籍
  1949年漳州城解放时,人民政府接管县立图书馆和民众教育馆的部分藏书。计书籍10160册,报纸9种,杂志13种。1958年,漳州市图书馆藏书已有5万册左右。“文化大革命”中,大量图书被当成“封、资、修”加以封存乃至焚毁,图书馆藏书遭到极大破坏。龙海县文化馆1969年就有4万多册藏书被付之一炬。漳州市图书馆80年代初统计,全馆藏书不足4万册,且破损严重。
  80年代,藏书数量有较快增长。漳州市图书馆1980年至1989年入藏新书71022册,年均增加7102册。1990年入藏图书4301册。
  市、县图书馆以普及性中文国内书刊为主要收藏范围,是漳州地方藏书中心。东山县图书馆藏有清乾隆年间编纂的中国最大丛书《四库全书》影印本1部(新加坡东山励志社捐款46000元购置)及《宛委别藏》、《清实录》、《民国丛书》等;龙海县图书馆藏有清代编纂的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影印本;漳州市图书馆藏有《四部丛刊》三编、《明实录》等。《中国当代丛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当代编纂的大中型图书在许多馆都有收藏。
  1989年,漳州市图书馆设立漳州文库,市属大部分县馆也相继建立地方文献专藏,收藏漳州历代地方著述,入藏了许多珍贵的明清版本,如明黄道周墨迹本《榕颂》、《千字文》,明张燮撰《东西洋考》清刻本,清乾隆年间海澄刻本《海澄县志》、《榕坛问业》等。同时,各馆还积极收集当代漳州籍学者著述及地方出版物。随着文献复制现代技术的应用,复印件和缩微品成为保存地方文献品种的主要载体列入馆藏。近年来金石拓片和谱牒也成为各馆收藏范围。
  1982年以前,漳州市图书馆采用《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草案》标引图书。1982年起,新书依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标引。新建县馆统一使用《中图法》。1984年,各馆开始按国家标准《普通图书著录规则》进行文献著录。期刊整理也统一使用《中图法期刊分类表》和《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目录体系逐步稳定完善,目录组织方法趋于统一、科学,分类目录按《中图法》体系组织排列,题名目录按汉语拼音音序排检。目录以卡片式为主。古籍或地方文献有书本式目录。
  80年代以来,漳州市图书馆在辅导各县建新馆打好业务工作基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各县馆也开展对乡镇图书室的业务辅导。还对机关团体、厂矿、学校、部队等单位图书馆业务工作进行辅导,为建立全市图书馆网络打下基础。
  1982年,东山县图书馆代表出席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1989年,龙溪县图书馆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明图书馆。
  
  附:漳州市图书馆简介
  漳州市图书馆的前身是援闽粤军驻漳期间在兴建漳州第一公园时于仰文楼筹建的图书馆,馆舍坐落在中山公园内旧府衙。使用面积958平方米,其中,书库433.12平方米,读者用房395.12平方米。藏书总量14万册,其中:中文普通图书103852册,中文报刊合订本约2万册,古籍4348册。藏书以综合性、普及性、地方性的中文普通图书和国内中文报刊为主。注重文学艺术、科普读物及各类工具书的收藏。政治、法律、经济、科教、体育、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等社会科学普及读物占馆藏的60%。1989年底设立地方文献专藏《漳州文库》,藏书1万多册,还广泛征集收藏古代方志、历代地方人士著述、地方出版物、金石拓片、当代漳州籍学者著作以及反映地方社会经济文化情况的文献资料,设有专题阅览室,突出公共图书馆独有的地方特色。
  藏书文献标引使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及期刊分类表,文献著录以国家标准《普通图书著录规则》、《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为依据。目录体系比较完善,设有卡片式目录,书刊均有公务目录和读者目录,分别有分类目录、题名目录。
  馆内设有图书外借处、报刊阅览室、少儿借书处、参考资料室、古籍阅览室5个服务窗口,设阅览坐位284个,每周开馆42小时。城区居民持个人身份证交纳保证金即可办理借书证。累计已发放外借证7212份。读者可免费借阅馆藏大部分图书,古籍等特藏本及早期报刊仅供馆内阅览。全年外借图书87598册次,报刊阅览75049人次。馆内还举办馆藏专题图书展览(如馆藏美术图书展览),举办专题讲座(如电脑知识、地方党史、少儿书法讲座等)。少儿室还经常和附近小学少先队组织联办读书活动。
  1990年,人员编制10人。业务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2人、中专或高中文化7人;评聘为馆员2人、助理馆员2人、管理员2人。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