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宣传传播 > 史实纵横
61年前谷文昌写的序言
2021-04-1219:44:30来源:漳州史志研究室

1959年11月1日《东山报》第5版,以醒目的《伟大的成就,光辉的胜利》为题,刊登作者“安康”采写的,介绍东山县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展览会的长篇通讯。该版面题头刊登时任东山县委书记的谷文昌用诗歌体裁为展览会写的《序言》。虽是61年前的旧报,却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兹将全文抄录与读者分享:

高举革命红旗

走过十年征里

把荒岛勾销

将苦难葬埋海底

 

挥动红色大旗

长风漫卷全岛165平方公里

大地跟随飞舞

万物增添生机

八百年第一次响起马达

第一次有了水库

第一次把飞砂治理

第一次出现白夜

第一次人心畅喜

如今削山填海峡

海陆横卧三堤

从此海岛变

欲与蓬莱比

 

红旗招展万里

霞光染遍山川海底

旗手是九万人民

领旗的是党和马列主义真理

沿着这大道迈进

我们会创造人间天堂

  这篇《序言》分3段,虽然只有166字,却蕴含较多信息量,笔者仿佛乘坐“时空穿梭机”看到当年9万东山岛人在百废待兴的艰苦年代,热火朝天大干社会主义的动人情景。笔者特地走访了当年的展览会总设计师、著名画家谢学文。谢先生介绍,10年成就展在县城原“农展馆”内举办,设有综合馆、林业馆、农业馆、水利馆、文教馆、增产措施馆等12个展馆。展出期间,各系统和公社都按照安排,组织人员参观。谷书记作的序新颖独特、短小精悍,吸引不少观众抄录。“东山岛1950年5月12日才解放,不到10年时间,这座荒岛发生喜人的变化,与谷书记关心百姓疾苦,重视植树造林密不可分。”一专多能的谢学文当年29岁,除了负责设计和馆务,还兼讲解。他记忆犹新地说,那个时候交通不便利,展览馆还与文化馆配合,学习内蒙古“乌兰牧骑”文艺轻骑兵,遴选一部分10年成就图片、图表,巡回城镇乡村展出和演出,如在城关的城隍庙、杏陈的威惠庙,以及陈城、前楼叶厝的祠堂,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宣传效果相当好。

  笔者在采访和查阅史料中获知,谷文昌同志在展览会《序言》中写的“第一次响起马达”,是指1954年东山汽车运输站建立,初期只有1辆进口30座位客运汽车,每天仅从县城发往漳州1个班次。到1958年,每天发往县外6个班次,县内8个班次,年客运量27万人次。“第一次有了水库”,指1956年建成第一座西山岩一级水库后,又有红旗水库等多座大小水库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东山岛没有江河湖泊,历史上旱灾频繁。据载,民国32年(1943年),百日无雨,禾苗俱枯,人畜断水,断炊,死亡34人,外逃行乞、卖儿女者110户。有了水库后,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得到缓解。“第一次把飞沙治理”说的是植树造林制服风沙灾害。1950年5月东山岛解放前,只有345亩风水林和护村林,森林覆盖率仅为0.12%。全岛400多座秃头山、3万余亩飞沙滩、43个流动沙丘,每刮大风,飞沙铺天盖地,埋没农田村庄。1950年以前的近百年间,被风沙埋没了2万多亩农田、吞没了1000多座民房和11个自然村。地处风口的赤山村,民国时期全村88户有32户当乞丐、16户外出当长工、15户到海外谋生,曾被称作“乞丐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东山人在谷文昌带领下,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持之以恒植树造林,形成“绿色屏障”,抵御了风沙肆虐。“第一次出现白夜”指1954年8月,在县城建成第一座装机发电功率15千瓦的火力发电厂;1956年6月,装机发电功率64千瓦的城关(今铜陵镇)华侨电厂开始供电。“削山填海峡,海陆横卧三堤”写的是建成长1260米的西港海堤,筹建八尺门海堤;1958年5月,后澳避风港竣工,是福建省三大避风港之一;1958年8月,还建立第一个地方国营盐场——双东盐场。

  谷文昌同志1952年2月起先后任东山县县长、东山县县委书记,从长篇通讯和《序言》中看得出,东山岛解放后10年间,谷文昌等东山县党政领导班子关注民生,为摆脱生活困境、治理生态环境,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终使积贫积弱的海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惊天巨变,195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比10年前增长3.6倍。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改革开放以来,东山岛荣誉称号接踵而至: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中国优秀旅游县、全国十大美丽海岛第一名……当前,东山县正在加快推进建设生态旅游岛,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富美新东山。“抚今追昔,东山岛成为东海之滨令人瞩目的‘绿色翡翠’,既来自于改革开放,也来自于谷文昌时代夯实的基础。我们感恩新时代,莫忘谷文昌!”91岁的谢学文画家的肺腑之言道出了无数东山人的心声。

  (作者单位:福建省东山县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