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百年风华
碧血丹心 鞠躬尽瘁
2021-04-1222:41:35来源:

1907年,陈元宰出生于漳州云霄城关溪美街的一个小康之家,祖父经商,父亲陈松涛从医,母亲方娘操持家务。陈元宰是家里的长子,从小聪颖好学,先就读于甄陶小学,后转读基督教会主办的浚源小学。1919年,就读于漳州崇正中学,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921年,转读泉州培元中学,这是一所以真理、自由、服务为校训的具有民主革命光荣传统的学校,陈元宰从中受到了追求真理、争取自由、服务大众思想的熏陶。1925年,他从培元中学毕业,到浚源小学任教,因坚决抵制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支持云霄城区发起的以收回教育权为主要内容的反对基督教运动(即非基运动),受到校方敌视和排挤。他毅然辞去小学教师职务,先到厦门,随后到广东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冬,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北伐入闽,漳厦革命浪潮汹涌澎湃,工农运动风起云涌。陈元宰积极投身工农运动,与李联星等同志一起在漳浦等地搞农运。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陈元宰毫不退缩,化名陈木,到漳浦马坪育才小学,以印尼归侨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创办平民夜校,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发动农民起来革命。同时,发展整顿农会组织,培养骨干,领导马坪农民开展抗捐抗税斗争。

1928年夏,陈元宰调任福建省委组织干事。当时党组织活动经费奇缺,为解燃眉之急,陈元宰只身潜回老家,把自家祖上几代人辛勤创业积攒下来的3幢房屋典当数百银元充作党组织活动经费。他把慈祥的母亲和年仅13岁的弟弟带离家乡,由党组织安排,寄居在嵩屿的一个朋友家中。1929年,陈元宰受党组织派遣,到漳浦沿海地区开展农民运动,奔走于海沧、官浔、马坪、山边和旧镇之间,发动农民组织农会,开展抗租抗债抗捐抗税斗争,动员青年积极分子参加红军游击队。他还多次到漳州南北乡地区,联络王占春等人,传达上级党委指示,协调各方面工作,在厦、漳、码沿海一带建立起可靠的革命据点。

此外,陈元宰还肩负着党的另一项重任——秘密交通工作。厦漳码据点是福建省委交通线的重要一环,也是上海香港厦门中央苏区交通线的必经之路,左权、罗瑞卿、陈毅等领导同志先后经这条交通线由上海安全进入中央苏区。陈元宰凭着过人的胆略和小心谨慎的工作作风,在秘密战线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1930年春,陈元宰奉调回厦门,任厦门市委常委,主持市委工作。按照党组织安排,陈元宰让母亲在福建省委机关里当名义妈妈,把弟弟安置在党组织开办的鹭山道海滨咖啡店当小茶房。陈元宰不仅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党的事业,还带动母亲、弟弟一起为党工作,使他们成为革命的同道者。母亲方娘任劳任怨,洗衣做饭,像母亲般照顾那些认作儿子”“儿媳们的省委、市委领导干部,悉心加以保护,即使在陈元宰被捕的日子里,方娘仍强抑内心的悲痛,一如既往,用爱心呵护着交通站里的两个年轻人:省委委员、团省委书记翁进煌和地下工作者张朝水(革命烈士),使他们在白色恐怖中仍能感受到的温暖。弟弟陈其元与咖啡店里的十几个海南籍伙计团结协作,暗中为党工作,使海滨咖啡店成为党组织的一个可靠联络点。

19305月,中共福建省委为营救被关押在厦门思明监狱里的革命同志,策划实施了震惊全国的厦门劫狱行动。陶铸同志负责军事指挥,破监救人;陈元宰协助谢景德负责联络信息、传达命令和筹备船只,护送出狱同志安全离开厦门抵闽西,劫狱斗争取得胜利。根据高云览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小城春秋》,讲述的就是厦门大劫狱的壮举,剧中那位共产党领导人李悦,其角色与陈元宰极其相似。

19308月,中共福建省委把党、团、工会合并为总行委,下辖漳属、泉属两个特行委,陈元宰任漳属特行委书记,统一领导漳属各县的党团工妇工作,同时兼顾厦门地区的工作。

19311月,在厦门鼓浪屿的福建省委机关遭国民党特务破坏,此时化名林有龙的陈元宰不幸被捕,在狱中受尽种种酷刑。面对敌人淫威,陈元宰坚贞不屈,巧妙与敌周旋,丝毫没有泄露党的秘密。敌人无计可施,只好把他作为共党要犯押解到福州重审。陈元宰经受住种种非人酷刑,仍然坚贞不屈,最后被判处无期徒刑。身陷囹圄、病痛缠身的陈元宰,仍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抗争,领导狱中难友为改善生活待遇、要求看书看报而进行绝食斗争;利用给母亲写家信的合法方式及时向省委汇报狱中斗争情况。党组织也在多方奔走,设法营救陈元宰等被捕同志。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罗明在给中央组织部的信中称陈元宰厦市委,最近被捕,有出狱希望1933124日,经党组织多方交涉,陈元宰被发动闽变的国民党十九路军释放出狱,与同狱难友缪淑英、杨采衡等人一起,由中共福州市委接往连江中心县委所在地——透堡。

将近3年的狱中非人生活,陈元宰由一个血气方刚的壮汉变成一个骨瘦如柴、咯血痨伤的孱弱病人。为了党的事业,他无暇顾及自己的病痛,化名陈元,积极投入到连(江)罗(源)地区如火如荼的斗争中去,任连江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实际主持县委工作;一同出狱的缪淑英,任妇女部长。缪淑英是福安穆阳人,中共党员,积极协助陈元宰开展苏区工作,倡导妇女解放运动,倾注大量心血举办妇女识字班,鼓励苏区妇女和男子一样拿起武器捍卫土地革命成果;组织妇女救护队,为救护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伤员立下汗马功劳,是一位巾帼英雄。在峥嵘岁月里,他们两人建立起深厚的革命感情。

距透堡十里之遥有个马鼻镇,是连江沿海的大集镇,被一个拥有300多人枪的反动民团盘踞,成为长在根据地周边地区的一颗大毒瘤。陈元宰决心割掉这颗大毒瘤,他拖着病体,深入农村渔村,发动广大农民、渔民参战。1934年元旦,闽东工农红军第十三游击总队百余人在当地农民、渔民的配合下,一举解放了马鼻镇,在闽东地区引起巨大震动,中共福州市委在给中央的信中称这次战役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行动。县委趁势而上,于13日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决定成立连罗县苏维埃政府,会上通过了陈元宰起草的《县苏维埃成立宣言》,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土地革命,由陈元宰负责指导全县分田工作;决定将工农红军第十三游击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第十三独立团,陈元宰兼任参谋长。会后,陈元宰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究,借鉴闽西、福安经验,制定《连罗分田大纲》,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不到两个月,就有156个乡20多万名农民分到土地。

连罗边的烽火,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极大恐慌,急调海军陆战队一个营进剿透堡、马鼻。县委采取避实就虚的策略与敌周旋,陈元宰随红十三团撤往黄岐半岛,后到罗源山区活动,把霍口一带的3支游击队改编为红十三团第四、五、六连,把争取过来的民团改编为第七连,随后转战罗(源)古(田)宁(德)三县边界地区。红十三团越战越勇,越战越强,国民党当局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19344月,中共福州市委机关遭国民党宪兵破坏,敌人利用叛徒诱捕中共党员。陈元宰凭着多年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养成的敏锐洞察力,切断与福州方面的一切联系,保护县委及所属党组织免受损失。6月,陈元宰前往福安柏柱洋,参加连江、福安中心县委联席会议,支持叶飞筹组闽东特委,在失去与上级党组织联系的前提下,统一领导闽东各县的斗争。

8月中旬,寻淮洲、粟裕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闽东时,遭遇国民党八十七师阻截而恶战一场,我方有七八百名伤员急需救治。连江中心县委获悉后,急派陈元宰前往接洽联系。陈元宰连夜带着寻淮洲、粟裕两位首长给县委的指示信赶回驻地,立即将原信翻印向基层传达,号召各党团支部、苏维埃政府、游击队、赤卫队、贫农团、妇女会、儿童团等组织全力以赴,救护红军伤员。仅用3天时间,就将所有伤员运抵下宫红军总医院救治。伤愈后的红军伤员陆续加入红十三团,大大加强了连罗苏区的红军力量。

同年9月间,国民党福建省保安第九团进犯连罗苏区。陈元宰采取攻心战术,亲自起草《告保安九团官兵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揭露国民党当局的黑暗统治,号召九团官兵掉转枪口打倒国民党。该布告在白军中引起强烈反响,敌营军心动摇,该团高射机枪连连长高德树在杀死督阵的团部副官后率部起义,省保九团土崩瓦解,显示了陈元宰高超的对敌斗争艺术。

193410月,红军开始长征,中央苏区沦陷,连罗苏区也随即沦入敌手,斗争环境异常艰难险恶。此时的陈元宰,痨病日重,咯血连连,身体极度虚弱,无法随军转战,组织上安排他隐蔽在偏僻海岛——坑园乡新辉村治病,同样因病留下来的缪淑英悉心照料着他。由于敌人搜捕日紧,只得转徙三都澳,因海上遇敌而转航厦门。在厦门,陈元宰多次试图与党组织接上关系,都无果而终,只得辗转漳浦治病。1935年,这对相濡以沫、风雨同舟的革命者终成眷属,结成革命伉俪。1936年春,陈元宰带着即将临盆的妻子,寄居云霄白塔乡蚵漂村姑表家,一年多颠沛流离的漂泊生涯,并没有磨蚀他的意志,寻找党组织的意念愈发强烈,他在心里呼唤着:亲爱的党啊,您在哪里?我是大海中漂泊的一叶扁舟,急欲归航!

1936年夏,陈元宰了解到乌山一带有党组织活动,在弟弟陈其元的搀扶下,从水路径抵乌山脚下的宜谷径村,被红军游击队当作收租的地主扣押,陈元宰提出要面见游击队领导人。当红三团政委何鸣赶来时,惊喜万分,何鸣曾是陈元宰的部下,又曾在厦门海滨咖啡馆与陈其元共事过。老友重逢,分外亲切,几人促膝长谈,从武装斗争到土地革命乃至党和军队的建设……何鸣告诉陈元宰,白泉战斗失利,红军蒙受重大损失,组织上决定突击守备空虚的云霄县城,以振军心民心。陈元宰画出云霄城区街巷图,帮助何鸣谋划奇袭云霄城的方案。93日(农历七月十八日),闽粤边红军独立营营长卢胜亲率突击队,深入云霄县城腹地,干净利落地突击了宏利银庄,筹得银元200多元和伪币1万多元。此役既解决了部队给养困难,又给国民党当局造成极大震动,鼓舞了云霄人民尤其是根据地军民的革命斗志,红军神兵天降的佳话广为传颂。闻此喜讯,病榻上的陈元宰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由于乌山上缺医少药,陈元宰经常吐血不止,闽粤边特委派人专程护送他到云霄陈岱调养。病情稍稍好转后,陈元宰携妻带女,到漳浦清溪小学任教。他遵照党组织的嘱托,边教书边从事农运及党的外围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1939128日(农历十月廿八日),陈元宰终于被病魔夺去年仅32岁的生命,当时他的小儿子只有9个月大。

陈元宰英年早逝,是党的一大损失,他为党为人民所建树的不可磨灭的功勋,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尘封,渐渐被世人所熟知而发扬光大。19578月,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陶铸亲笔致信云霄县民政科,证明陈元宰的地下工作者身份,中共福建省委即追认陈元宰为革命烈士,并对烈属予以褒恤。同年12月,陈元宰遗骨由漳浦迁葬云霄县城近郊献宝山。1990年,陈元宰遗骨火化后迁入漳州烈士陵园,长眠于丹霞山的苍松翠柏之中。2006930日,陈元宰烈士纪念亭在乌山之巅落成,供人们瞻仰。

 

                                     (作者单位:中共云霄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