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名镇名村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东山县铜陵镇
2024-03-1810:04:15来源:《漳州名镇名村》

【概况】

铜陵镇位于东山岛东北端,三面濒海,唯西部与康美镇毗邻,镇区面积5.24平方千米,下辖11个社区和1个行政村,人口约5.3万人。1956年3月前的40年间,铜陵镇为县治所在地,1956年后县治迁往西埔。铜陵镇是东山县经济、文化、旅游重镇,是福建省商业重镇和“百强乡镇”,是国家生态乡镇、全国重点镇、“中国最美海洋休闲旅游名镇”、福建省商务特色镇。2016年入选福建省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沿革】

铜陵古名东山,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改称铜山,置铜山守御千户所,属漳浦县六都五图。嘉靖九年(1530年),东山岛分治,铜山城仍属漳浦,铜山城以西南其他地方属诏安。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铜山城划属诏安县管辖,属六都五图铜山保,结束了一岛两治的格局。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诏安县铜山自治区上区。民国5年(1916年)5月东山建县时,铜山城为县第一区辖属,是县知事公署驻地。1950年东山县划为4个区,属一区,为区公所和县人民政府驻地(后县政府迁往西埔),称城关区。1956年为城关镇。1958年,为城关人民公社。1975年,撤销城关人民公社,分设城关镇和铜山人民公社。1980年4月,铜山公社并入城关镇。1985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城关镇更名为铜陵镇。1994年,因东山县申报改市需要,取消铜陵镇建制并入西埔镇,成为县城一部分。2009年,经省政府批准恢复铜陵镇建制至今。

【景点】

铜陵镇是一座有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铜陵关帝庙和戍台官兵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水寨大山、东山抗战烈士陵园,另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处;旅游景观有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风动石—塔屿风景名胜区、铜山古城、郑成功水操台、黄道周故居、虎蛭滴玉等。关帝庙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台湾众多关帝庙的香缘祖庙,关帝文化是闽台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之一。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屿”之一的东门屿,屿上有“学贯古今”“节义千秋”的黄道周少年读书处。城西的九仙山景区内有蔡潮、僧道宗等名宦学者的摩崖石刻,更有郑成功、施琅、天地会和抗战时期的诸多历史证物。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的“南溟书院”(文公祠),祭祀宋代理学宗师朱熹和明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

1710727834208701.jpg

戍守台湾将士墓群

1710727834567459.jpg

东山县抗战烈士陵园

1710727834855416.jpg

东门屿

铜山古城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御倭寇骚扰,派江夏侯周德兴到铜山选择险要之地,征调云霄、诏安、漳浦等地民工临海砌石,环山筑墙。当时的铜山水寨与福宁的烽火、福州的小埕、兴化的南日、泉州的浯屿,合称“闽海五大水寨”,是福建沿海重要的军事防御要地之一。铜山古城沿海滨而建,蜿蜒绵长,气势雄伟,巍峨壮观。城墙周长571丈(约1903米),高2.1丈(7米),墙厚1丈(约3米),女墙864堞,窝铺16个。铜山古城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的海防重镇,在抵御侵略、保卫海疆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东城的一段,长400多米,至今保存完好。

1710727834806948.jpg

铜山古城

东山风动石  坐落于东山古城东门海滨石崖上,以奇、险、悬而居全国60多块风动石之最,被古代文人誉为“天下第一奇石”,是东山岛的标志性景观。东山风动巨石高4.37米,宽4.57米,长4.69米,重约200吨,上尖底圆,状似仙桃,巍然“搁”在一块卧地凸起且向海倾斜的磐石上,两石的接触面仅为十余平方厘米。狂风吹来时,巨石轻轻摇晃不定,人若仰卧磐石上,跷起双足蹬推,巨石也会摇晃起来,但又不会倒下,故名“风动石”。

1710727835255905.jpg

东山风动石

关帝庙  原称关王庙,又称武庙,建筑面积680平方米,位于风动石景区内。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从漳州古武庙分香创建,是全国四大关帝庙之一,1996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内存有多方石碑刻、柱础、铜钟、香炉等珍贵文物,其中金木雕、石雕更是琳琅满目,栩栩如生,乃珍中之珍,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价值。东山关帝庙还是800多家台湾关帝庙的祖庙,每年均有众多的关帝信徒到东山关帝庙追源谒祖、朝圣观光。

1710727835297070.jpg

铜陵关帝庙

黄道周故居  位于公园街深井村,为黄道周的出生地和青少年时期的居住地,是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院内有一口圆井,曰“深井”,井泉甘洌,四时不旱,故此地称“深井村”。故居有当年黄道周亲笔题书的“苏峰拱秀”额匾和数幅手书诗作。黄道周为国殉难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铜山人民特奉祀黄道周神位于离故居不远处的文公祠。

【民俗】

“东山歌册”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昆腔、古八音、四平锣鼓等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蔚盛,国家级、省级艺术人才辈出。

关帝文化习俗  铜陵镇人对关帝十分信仰,关帝文化深深扎根铜陵镇民间。1992年起,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关帝诞辰日,东山县举办海峡两岸(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全镇举行隆重的文化活动,抬“帝祖”圣驾出巡全城。

东山歌册  号称“东山国宝”,2006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明嘉靖年间,从广东潮州传来“潮州歌册”,经东山人长期改造形成“东山歌册”,有“铜山娘仔爱唱歌”之说,码头和铜亭社区等处均成立东山歌册传习中心。

南音  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铜陵“御乐轩”南音社建于清乾隆年间,内有南音始祖孟昶雕像、拍板、琵琶等南音界罕见文物。南音社活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1991年10月复办以来,多次参加厦门、泉州举办的国际南音大会唱及国际南音邀请赛,并先后应邀赴菲律宾和中国澳门交流。

海柳雕  明初就有海柳雕刻传统工艺,各个时代多有雕刻大师。如国家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东山海柳雕继承人陈佛顺。

贝雕  明清时就有贝雕艺术作品出现并成为一种独特的雕刻艺术流传至今。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