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菜埔村位于火田镇西南部、漳江上游小平原的中段,漳江绕村而过。全村面积约8平方千米,人口4000余人,拥有菜埔堡、威惠庙、登仙宫等历史文化建筑和张士良、张佐治等历史文化名人。
唐垂拱二年(686),陈元光建州治于西林后,遣府兵于火田溪与大溪(漳江上游西段河流)交汇的溪埔地,筑堤围堰,开垦屯田,种植蔬菜,故得名菜埔。菜埔村为张姓聚居地,明崇祯年间,由乡贤张士良率族人筑菜埔堡雄踞于漳江之滨。2016年5月入选福建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沿革】
宋元时期,菜埔村一直依附于西林,属漳浦或南胜管辖。明正德十三年(1518)置平和县,归属平和新安里。清嘉庆三年(1798),新置云霄抚民厅,菜埔保归入云霄厅辖地。民国初期为云霄县东北区菜埔保,1946年改称西岳乡菜埔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第六区菜埔乡,1958年9月后称菜埔公社(初名火箭公社)菜埔大队,1965年并入火田公社,1984年后称火田镇菜埔村。
【建筑】
菜埔堡亦称菜埔城,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崇祯年间,由乡贤张士良筹划,举合族之力围筑而成。菜埔堡平面近似椭圆形,周长600米,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堡墙由三合土夯筑,基厚0.6米,高逾4米,最高处达10米。内辟走马通道,筑有角楼兼备马面、谯楼的功用,东西门附设瓮城。堡内楼宅相望,街巷纵横错落有致,堡外引漳江水环绕成濠,各门木桥供进出。菜埔堡规模庞大,规划严谨,布局合理,功能兼备,军事防御特征非常突出,数百年来成功抵御过倭寇、流寇等的侵扰。
贞德垂芳坊 明代建筑,始建于明崇祯时期,位于菜埔堡北门,是为褒扬张士良祖母朱氏守寡奉姑抚子的贞德而建。
张士良故居 始建于明崇祯年间,位于菜埔堡内,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占地面积543.73平方米,悬山顶,抬梁式木石结构。埕前有巨幅浮雕麒麟照壁,是明代浮雕艺术精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人物】
张士良 (1578—1664年),字思源,又作思元,号起南,菜埔村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历任贵池县令、太和府尹、礼部试同考官、礼部郎中。时倭寇扰乱沿海,张士良调任宁波知府,筹饷练兵,倭寇不敢犯。后任河南副使、大梁兵备道。天启五年(1625年)告假回乡,建菜埔城堡御寇,并请准为祖母朱氏立贞德垂芳坊(保存完好,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弃官归隐,于平和大峰山狮子岩带发修行,自称“发僧”。其间,与以抗清复明为宗旨的诏安九甲会党(前期的“天地会”)骨干万礼、万五往来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