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阳下村属莆美镇,位于云霄县城东南郊1.2千米的小平原上,村落整体平面为长方形略呈椭圆。全村有1238户、5892人,是省级传统村落、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2016年5月入选福建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阳下村旧称“阳霞”,因村落位于臣岳(大臣山)之阳(南面),地处秀水环绕的平旷沃野,四时有霞光焕彩,所以取“名山之阳,丹霞呈祥”之本义。今人为图书写方便,取近音改名,但“阳霞”成为村社名称,始于宋代,从未易称。
【沿革】
唐代建州后,阳下村隶属漳浦县。宋代属漳浦县安仁乡浦东里,元代属漳浦县安仁乡修竹里。明初属漳浦县六都三图,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设置平和县以后,阳霞为平和县云霄镇阳霞保。清嘉庆三年(1798)后归漳州府云霄抚民厅。民国2年(1913)置立云霄县时,阳霞属云霄阳山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归云霄县阳霞乡,1958年以后划入红旗公社,1965年起归莆美公社,称阳下大队;1987年以后改称莆美乡(镇)阳下村。
【建筑】
阳下村现存有元代建造的古城(残段)及东、西、南、北四大城门和几处“小水门”,还分布有20多座的宗祠祖庙和多座传统古民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祠群,其中省级文物3处,省级重点涉台文物2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8处。传统建筑物以宗祠、庙宇和民宅为主,其中多数为土木结构的单檐悬山式或硬山式屋顶,还有部分墙壁为三合土夯筑、木石混用的两层楼房,如厚港的翰林楼、南门的协恭门、桥头的朝天楼等。村中主要巷道的走向以东南或西北互为纵横交错,汇成九宫格局。祠宇与民宅,亦多数取南北坐向,均略有偏离子午经度,此乃古代规划建设者们谨依道家“玄学”教规的文化现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