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志书里的文字“活起来”,以史志力量撬动乡村蝶变。长泰区委史志室聚力聚智服务“1658”强区工程,通过深挖长泰地方红色文化、传统优秀文化等精髓,推进镇村志编撰、文化展陈优化、人文历史挖掘等史志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人,以文润村,用文化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守护乡愁记忆
编纂村志
“今天有了史志室的指导,我们编修村志的信心更足了!”《京元村志》编纂工作者张森文高兴地说,“京元村是状元福地、排球之乡,古有漳州状元林震,后有排球‘众星之师’张然,如今更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张智勇等16位博士。我们要加快村志编纂,让更多人了解家乡、振兴家乡!”4月7日,在武安镇京元村村部会议室,村志编纂工作人员正热烈讨论,研究推进村志修编工作。
村志,不仅能展现各村乡土风情、资源禀赋,还能集中展示乡村振兴成果,发挥以文化人、以文润村功用。在漳州首部村志《湖珠村志》出版后,区委史志室广泛发动,掀起全区镇村志编纂热潮。目前,枋洋镇、林溪村等9部镇村志已启动修编,列入全市首批镇村志编纂文化工程的《枋洋镇志》已完成初稿编写,《京元村志》《林溪村志》修编工作有序推进。
深入指导《林溪村志》《京元村志》等编纂工作
指导展陈建设
以文化人
“这几年,参观吴国珍革命事迹展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有你们帮助指导提升,展陈内容更规范、史实更丰富。我们一定会把长辈的革命故事讲好,让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代代相传!”4月1日,长泰经济开发区积山村吴国珍的后代吴信忠对前来指导的区委史志室工作专班感慨道。日前,漳州首个村史馆湖珠村史馆和积山村吴国珍革命事迹展顺利完工,这些是区委史志室助力乡村文化建设结的新硕果。
近年来,长泰区委史志室深化“鉴往知来 资政育人”党建文化品牌建设,以“文化点单”的形式服务乡村文化振兴,先后指导建成崇正书院千年岩溪展陈、武安五里清风廉政教育基地、颜府陂十五户陂水利文化展陈、坂里乡侨史展等文化主题展陈。这些文化展陈建在群众身边,免费开放,丰富了乡亲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团结教育和凝心聚力的作用。
指导戴氏家风家训馆、五里清风亭展陈工作
活化史志文化
服务中心
“最近,史志室帮我们梳理了戴氏家风家训馆展陈,又整理了十五户陂水利遗存史料,让我们对800多年的水利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必将为我们未来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文化支撑。”3月19日,在长泰龙津古陂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核查评估现场,古农村党委书记卢春福对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专家组一行如是介绍。
去年来,长泰区委史志室坚持开门办史、修志为用,活化利用史志书籍资料。配合水利专家开展田野调查,编印《长泰颜甫陂十五户陂》等地情资料;撰写《守护“流动文化”,加快世遗申报》资政文章,获漳州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指导旺亭村麦芽糖、后坊村台湾东方美人茶等制作技艺项目成功列入非遗项目,为乡村共同富裕提供史智支撑。
向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专家组介绍龙津古陂遗产,同水利专家一起开展田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