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红色资源
漳州党史“三多”丨漳州工农运动的蓬勃兴起
2025-09-0216:20:33来源:中共漳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国民革命军北伐军东路军克复漳州后,漳属地区中共党组织得到了发展壮大,国共合作关系也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共漳州地方党组织在新的革命形势下,把漳属地区的国民革命运动引向深入,工农运动随之兴起。

工人运动蓬勃发展。1926年冬至1927年春,中共党员许土淼、王占春等在漳州城组织印刷、丝纱、轻便车等行业工会,在石码也成立了锡箔、造船等工会。工会成立后,立即开展“二五加薪”(普通工人加薪20%,锡箔工人加薪50%)斗争。漳州印务工人首先发起斗争,提出工作8个小时、加薪20%、缩短学徒出师年限、星期天要休息等要求,遭到资方拒绝,印刷工会随即举行罢工,斗争坚持一个星期,迫使资方同意。此后,丝纱、皮鞋、汽车等工会也发起加薪罢工,均获得胜利。石码银箔、锡箔、码头、挑盐等工会组织工人大罢工,迫使资方同意给工人加薪20%,锡箔工人则加薪50%。

农民运动风起云涌。1926年秋,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福建籍学员朱积垒、李联星等人回到福建,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到闽西南各地领导开展农民运动。1926年12月,朱积垒在家乡成立平和县上坪乡农民协会、九峰农民协会和九峰第一工会,随后又成立长乐乡农民协会。1927年春,朱积垒、陈彩芹等利用长乐圩日组织宣传“二五减租”(减轻佃农田租25%)、废除苛捐杂税的活动,调动了农民群众斗争的积极性。农民协会发展到秀峰、洋半天等20余乡,入会2000多户。与此同时,李联星也在漳浦建立了漳浦县农民协会。1927年春,取得废捐去税斗争胜利,只留有田赋、盐税、印花、屠宰几种正税,作为支持北伐战争的所需经费。随后又领导农协会开展请求减免盐税的斗争。数千个漳浦农协会会员和农民,举着200多面农协会旗帜,浩浩荡荡开赴漳州城请愿,促使驻军的国民革命军东路军第一军独立第四师师长张贞当面允诺转报省政府妥善处理。

1757319687896732.jpg

1926年平和农民协会会员合影

漳属各地如火如荼的工农运动,唤起工农觉醒,打击了地主恶霸、土豪劣绅的反动势力,也为漳州革命斗争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骨干人才。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