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红色资源
毛泽东同志与漳州的情缘②丨伟人展雄才 东征奏凯歌——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攻克漳州
2025-09-1010:39:20来源:中共漳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1932年4月,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攻克漳州,他在漳州大捷后,风趣地说:“谁说我们红军只会在苏区关起门来打狗,怀疑我们在白区能不能打胜仗?现在可以叫他们好好看看,我们打得蛮好嘛!”曾经参加过漳州战役的杨成武上将,在回忆起当年这场战役时,说这“是一次打得痛快淋漓、干脆利索的战役,是一场凝结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广大指战员智慧与心血的胜利之战。”

一、审时度势,挥戈东进

早在1932年1月,毛泽东就对红军急于攻打大城市,发动赣州战役的部署提出了反对意见,受到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影响的苏区中央局和中革军委否决了毛泽东的意见。1932年3月上旬,历时一个多月的赣州战役让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危急之际,正在瑞金城外东华古寺休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被请下山,参加在江口召开的苏区中央局会议。会上,毛泽东严厉批评攻打赣州的军事错误,提出应向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赣东北以及闽北、浙江等地发展。遗憾的是,毛泽东在江口会议上的意见依然未被采纳。会后,中革军委将中央红军分为中、西二路军,分别在赣江以东、以西活动,意图“夹赣江而下”,向北发展,相机夺取赣江流域的中心城市。

再次遭受否决的毛泽东并没有轻易放弃,在跟随中路军行进的过程中,积极与中路军总指挥林彪、政委聂荣臻交流意见,争取二人支持。正在这时,红军总政治部得到粤军企图进攻苏区的消息,巩固闽西苏区成为最为紧迫的问题。毛泽东、林彪、聂荣臻因势利导,建议将中路军改为东路军,挥戈东进,直插闽西,最终得到苏区中央局的批准。3月下旬,中路军改称东路军,开始东征福建。

东路军进入长汀后,毛泽东深入调查研究、综合分析时局,深感打出外线方能展开时局。他把目光从闽西转向了闽南重镇漳州。打下漳州,一可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扩大红军影响;二可消除闽西敌患,威逼粤军;三可筹得大批物资,缓解苏区困难。3月30日,毛泽东致电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建议东路军攻打漳州,认为“必须直下漳泉,方能调动敌人,求得战争,展开时局。”周恩来抵制住临时中央“左”倾路线的影响,积极支持毛泽东实施东征漳州计划,于4月初从瑞金赶到长汀召开红军东征漳州联席会议。会议批准攻打漳州计划,并具体部署前后方各项工作。漳州战役由此拉开序幕。

二、攻克漳州,战果辉煌

1932年4月初,东路军向龙岩开进。毛泽东随红一军团到达白砂后,侦察得知小池有敌正规部队驻守,龙岩城守军战斗力不强,便建议林彪、聂荣臻“大池宿营,不去小池,击敌不备”“不顾坎市,直取龙岩”,于4月10日攻克龙岩,打开了东征漳州的大门。龙岩战斗,红军歼敌约2个团,俘虏685名,缴获步枪925支、机枪10挺、炮2门、子弹72400余发、手榴弹70发,我军伤259人亡70人。

4月14日,红五军团赶到龙岩,与红一军团汇合后,毛泽东即命红五军团的红十三军驻守龙岩,负责保障龙岩到漳州的战勤运输线路,红三军则与红一军团一起直下漳州。

毛泽东随东路军主力行动,4月16日到达漳州西北约20多公里的南靖马山,即组织部队侦查敌情和勘察地形,还派出红十五军的侦察员到敌驻漳州城郊南坑前哨站附近偷接电话线,获取了敌前哨向国民党四十九师师长张贞汇报的情报,获悉张贞将主要防线设于漳州西北部的天宝大山,企图利用天险阻挡红军的军事部署。毛泽东等东路军领导人针对敌军的布防,部署了红军的进攻方向:红一军团第四军在左翼(五峰山、十字岭、风霜岭一线)担任主攻,第十五军在右翼(榕仔岭、笔架山一线)担任助攻,红五军团之第三军位于南坪附近为预备队。

4月17日,毛泽东等东路军领导人到达龙山的南坪、内洞一线。他们冒雨到前沿阵地熟悉战场,注意到敌军在十字岭和风霜岭进行了重点布防,而在山势最高最险的五峰山却只派少数士兵把守。根据敌方这个薄弱点,在当天开作战会议时,就作出由一个团在正式战斗前先行登上五峰山的安排。

4月19日,红军发动总攻,在正面攻打十字岭时,由于敌军占据了十字岭的制高点石鼓仑,集中轻重机枪火力向红军疯狂扫射,红军的进攻一度受阻。毛泽东亲临前沿阵地指挥部队:一方面从正面加大进攻力量;另一方面命令部分红军从石鼓仑两侧的胶东湖、畚箕湖迂回穿插,袭击敌机枪阵地。与此同时,已占领五峰山等阵地的部分红军也居高临下,俯攻十字岭,从侧后包抄敌军。在红军上下夹攻下,十字岭敌阵地顷刻土崩瓦解。随后,左翼红军在右翼红军的紧密配合下,向纵深方向扩展,一举击溃敌天宝、靖城阵地,胜利占领漳州城。漳州战斗,红军歼敌4个团,俘虏1674人,缴获步枪2331支、子弹205500余发、炮弹4942发、炸弹242枚、飞机2架、电话机10架,我军伤394名亡103名。

4月20日,东路军举行隆重的入城典礼。毛泽东进驻寻源中学的校长楼(今芝山红楼)。东路军各部根据毛泽东和东路军总部的指示和军事部署,开赴漳属各县,“扩大游击战争,创造小红军,建立小苏区”。毛泽东在芝山红楼接见了邓子恢、蔡协民、王占春等闽南革命根据地领导人,为漳州党组织和苏区的建设发展指明方向。4月下旬,红军指导漳州党组织成立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随后又帮助建立了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在漳属各县建立苏维埃政权,漳州由此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5月下旬,在漳浦县城郊区对漳属各县的武装游击队进行整编,并选派一批军事干部参加,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

在此期间,红军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日宣传。漳州各界人民在红军的号召下,踊跃参军。据统计,红军在漳州扩充达1500多人,其中参加中央红军900多人,参加闽南地方红军600多人。中央红军还在漳州筹集了百万银元以及药品、布匹、食盐等重要物资。5月下旬,中央红军在漳州接到中革军委要求其开赴赣南同侵入的粤军作战的命令,所属各部陆续撤离漳州、龙岩地区,回师赣南。

三、彪炳史册,熠熠生辉

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攻克漳州,取得了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的全面胜利,在中共党史、军史上书写了光辉一页。

(一)漳州战役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次伟大实践和辉煌胜利。毛泽东在漳州战役中充分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与非凡的胆识。他坚持实事求是,正确分析当时的政治局势、敌我态势,正确处理劣势和优势、内线和外线、防御和进攻的关系,提出“主动打出外线”东征漳州的主张。在战役中灵活运用“拣弱的打”、集中兵力、示形惑敌等多种战术,牢牢掌握主动权,自信地驾驭战局发展,速战速决取得胜利。毛泽东作为漳州战役的倡导者和直接指挥者,高度肯定了漳州战役的意义,在发给周恩来的电报中指出“南靖一战,张贞大部消灭,达到剪除粤敌一翼之目的,这不但对巩固闽西,发展闽南游击战争、援助东江红军有帮助,且因漳州海口之占领,影响时局甚大,有调动粤军求得战争之可能。”“此次东西两路军的行动完全是正确的。东路军深入漳州决不是主要为着筹款,两路军的分出也没有破坏集中的原则。我们已跳出敌人的圈围之外,突破了敌人的东西两面,因为其南北两面也就受到我们极大威胁,不得不转移其向中区的目标,向着我东西两路军行动。”

(二)漳州战役是毛泽东、周恩来“双星定位”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在漳州战役中,时任中央苏区中央局书记的周恩来抵制住临时中央的责难,大力支持和帮助毛泽东筹划和实施东征漳州计划,对战役的实现和胜利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通过赣州战役失利和漳州战役大捷,周恩来和广大红军将士进一步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军事行动方面逐渐形成共识,周恩来成为毛泽东的坚定支持者。两位伟人从1932年漳州战役后相互支持、密切合作达44年,成为百年佳话。

(三)漳州战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契机。从漳州收集的书籍为毛泽东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提供了极大帮助。中央红军从漳州收集的2000多册书籍运回中央苏区后,大大充实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图书馆。毛泽东对从漳州获得的《反杜林论》《两个策略》《“左派”幼稚病》等马列著作爱不释手、反复阅读,还推荐给彭德怀等其他领导干部阅读。毛泽东曾回忆“1932年(秋)开始,我没有工作,就从漳州以及其他地方搜集来的书籍中,把有关马恩列斯的书通通找了出来,不全不够的就向一些同志借。”“我就埋头读马列著作,差不多整天看,读了这本,又看那本,有时还交替着看,扎扎实实下功夫,硬是读了两年书。”“后来写成的《矛盾论》《实践论》,就是在这两年读马列著作中形成的。”

(四)漳州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旗帜的一次模范表率。20世纪30年代初期,日本侵华的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起抗日旗帜。1932年4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东征漳州,其目的之一就是“以实际行动贯彻我党抗日主张”。在行军过程中,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战争宣言》于4月15日在《红色中华》正式发表。红军进驻漳属各县后,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日宣传。漳州是著名的侨乡,红军的抗日宣传因此在海内外都产生了极大的政治影响,对后来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漳州战役是众星云集的一场“百将之战”。参加过漳州战役的红军将士和苏区领导干部,在新中国成立后有许多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或者开国将帅,据不完全统计,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袖的有毛泽东、周恩来同志,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耿飚、姬鹏飞、谭震林、张鼎丞、李富春等同志,被授予开国将帅的有聂荣臻、罗荣桓、肖劲光等一百多名同志,党史学界曾有专家盛赞漳州战役是“百将之战”。

(六)漳州战役是红军战斗力的一次强有力提升。中央红军在漳州战役中缴获了步枪、机关枪、大炮、电话机、电台等大量武器装备,特别是首次缴获2架飞机,更是让红军将士倍受鼓舞。还收缴了国民党在漳州的军械厂,对红军武器军工事业发展也有所助益。扩充红军达1500多人,为主力红军和地方红军输送了大量人才,苏静、李兆炳、高捷成、苏精诚等是当中的优秀代表。闽南红三团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闽南革命斗争的中流砥柱。

(七)漳州战役是打破国民党经济“围剿”的一场漂亮“翻身仗”。中央红军在漳州缴获了大量粮食、食盐、药品、布匹等重要物资,筹款103.5万银元,远远超过在“红色小上海”汀州筹款5万元、在吉安筹款10万元和在长沙筹款近40万银元。这一巨大经济收获有效盘活苏区金融,促进苏区经济发展。从漳州筹来的103.5万银元成为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的资本金,国家银行得以第一次发行苏维埃国家纸币,成功发行二期总计180万元的革命战争公债,有力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围剿”,为红军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和北上长征提供坚实物资基础。

(八)漳州战役是党和红军执行城市政策的一个生动范例。毛泽东和中央红军十分注意制定和执行城市政策,进城部队纪律森严,对市井商市秋毫无犯。注意文明筹款,主要形式是通过商会向工商户分等筹款,也发动群众自愿捐助,对敌产则全部没收,没收了国民党四十九师的官办银行、银庄和财产。打土豪筹款时,对错抓、抓错的及时纠正,抓错即放,并予赔礼道歉。聂荣臻曾这样点赞:“每逢攻打一座城市,我都引用进漳州的事例,提醒部队应如何遵守入城纪律和执行城市政策。”

(九)漳州战役是中央苏区疆域的一次重要拓展。漳属各县的苏区建设在中央红军的指导和推动下得到了迅速发展,漳州由此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漳州战役重创国民党张贞四十九师,消除了闽西苏区的一大军事威胁,也进一步巩固了闽西苏区。还带动了安溪、南安、永春等闽南各县红色区域以及闽中、闽东地区革命武装的发展,推动了全省的革命形势,扩大了中央苏区的范围。同时,中央红军进漳也牵制、打击了入闽粤军,对广东军阀起到威慑作用,有力支援了东江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推动了东江苏区的恢复发展。

四、红旗高扬,辉映漳州

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攻克漳州,犹如一面旗帜,照亮了漳州,引领着漳州人民不懈奋斗,始终保持红旗不倒。

(一)革命火种照亮闽南。毛泽东曾讲过这么一句话:“红军是中国革命的宣传者和组织者”“它所到之处,都点燃了革命的熊熊烈火。”红军攻克漳州后,毛泽东提出了“扩大游击战争,创造小红军,建立小苏区”的工作部署。在驻漳期间,指导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这支按照毛泽东思想创建的漳州地方红军,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不断壮大发展,成为闽南革命斗争的中流砥柱,也成为中国革命武装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闽南红三团的发展历程中,毛泽东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在初创时期,毛泽东从中央红军中抽调骨干、拨出武器,帮助增强红三团的实力。抗战初期,红三团因漳浦事件而遭受重挫,毛泽东密切关注漳浦事件的处理情况,推动后续的妥善处理,对红三团的恢复重建发挥了重大作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闽南红三团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编入新四军,奔赴苏皖抗日前线,成为新四军的一支生力军。部分留在闽南地区的革命武装力量,在漳州党组织的领导下坚持斗争,直到漳州解放。

(二)苏区建设如火如荼。漳州苏区在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攻克漳州的大好形势下,巩固发展了各级苏维埃政权,建立了1个地区级红色政权(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8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平和县革命委员会、饶和埔诏县革命委员会、饶和埔县苏维埃政府、饶和埔诏县苏维埃政府、漳浦县工农革命委员会、靖和浦县苏维埃政府、岩南漳县军政委员会、岩永靖县军政委员会),十几个区级苏维埃政府(南华区苏维埃政府、南平区苏维埃政府、靖北区苏维埃政府、石码工农革命委员会、长乐区苏维埃政府、五坎区苏维埃政府、欧寮中心区苏维埃政府、五南区革命委员会、饶和埔诏第二区苏维埃政府、饶和埔诏第四区苏维埃政府等),80个乡级苏维埃政府。漳州苏区由此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经过严谨论证,中央党史研究室先后确认漳州的平和县、诏安县、南靖县、芗城区、龙海区、漳浦县、云霄县、华安县等8个县(区)为原中央苏区县。

(三)精神旗帜永励后人。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攻克漳州,在漳州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也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90多年来,在红军革命精神的感召下,漳州人民经受住种种考验,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红军的革命精神,不仅在中央红军中得到充分体现,而且在由中央红军播种而生根发芽的闽南红军游击队中更进一步发扬光大,成为闽南革命斗争中凝聚民心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红军革命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闪耀着愈加灿烂的时代光辉。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漳州人民会一以贯之地传承和弘扬红军革命精神,凝心聚力、奋发前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打造福建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作出更大贡献。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