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红色资源
毛泽东同志与漳州的情缘⑦丨“一个整社的好经验”——毛泽东同志肯定漳州市华安县先锋社“四对比、五算账”典型经验
2025-09-2417:26:28来源:中共漳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先锋村位于华安仙都镇西南部,曾为华安县第四区(仙都)龙峰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锋村率先走农业合作化道路,总结出《华安县龙峰乡先锋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怎样进行整社工作的》经验,得到毛泽东同志充分肯定。先锋村不断传承发展“四对比、五算账”群众工作法,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一、背景和经过

1951年9月20日至30日,中央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1952年初,华安县龙峰乡群众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组织起来,搞互助合作”的号召,自愿互利,纷纷成立互助组。1953年11月,中央第三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确定农业互助合作应采取“积极引导、稳步前进”方针,指示全党要“把农业互助合作当作一件大事去做”,并颁发《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为贯彻中央会议精神,华安先锋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从此,龙峰乡开始走上开展农业互助合作的合作化道路。1954年底,龙峰乡各互助组合并建立9个初级社,即:先锋社、五爱社、联隆社、战胜社、战斗社、九龙社、清竹洋社、奋斗社和挺进社。

1955年,华安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顿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通知》文件精神,决定开展整社工作。在整社中,先锋社创造了“四对比、五算账”的宣传教育方法,向农民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获得很大成效。在先锋社的模范带动下,龙峰乡上下共同努力战胜了旱情,粮食生产仍然获得了丰收。据统计,当年全乡粮食总产比1954年增产14万斤,单产提高到615斤,卖余粮给国家23万斤,比上一年多卖5万斤,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被国务院、农业部授予大旱年大增产的锦旗和奖金。县委工作组将先锋社整社经验写成汇报材料《华安县龙峰乡先锋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怎样进行整社工作的》,文章介绍了福建省华安县龙峰乡先锋农业生产合作社针对社里存在的问题进行整顿的经验:(一)依靠支部,训练骨干,端正态度,明确做法。(二)从检查评比生产、组织劳动竞赛入手,首先把生产推动起来。(三)开展四对比、五算账活动,宣传合作社的优越性。(四)进行社章教育,贯彻执行互利原则,检查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四对比是:一比社、组、户哪个好;二比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哪个好;三比剥削制度和没有剥削制度哪个好;四比个人发展和共同富裕哪个好。五算账是:一算灾害账;二算搞副业增加收入账;三算发挥劳动积极性增加工分账;四算贫农中农合作互利增产账;五算克服生产、生活困难账。

这份汇报材料作为地方典型经验上报福建省委,福建省委对先锋村的经验进行实地调研后,认为其具有全国推广价值,遂将报告提交至中共中央办公厅。‌

1955年12月27日,毛泽东同志亲自对这份典型材料进行修改按语,把题目改为《一个整社的好经验》。

《一个整社的好经验》按语修改后全文

一个整社的好经验

(中共龙溪地委生产合作部,一九五五年七月九日,见福建《农村工作通讯》)

本书编者按:这是一篇很好的整社经验,值得推荐。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总是要伴随一场大喊大叫的,这就是宣传新制度的优越性,批判旧制度的落后性,使我国五亿多农民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这样一种惊天动地的事业,不可能是在一种风平浪静的情况下出现的,它要求我们共产党人向着背上背着旧制度的包袱的广大的农民群众,进行耐心的生动的容易被他们理解的宣传教育工作。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做这种工作,出现了很多善于做宣传的农村工作同志。这篇文章里所描写的“四对比,五算账”,就是向农民说明两种制度谁好谁坏、使人一听就懂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很强的说服力。它不是像有些不善于做宣传的同志那样,仅仅简单的提到所谓的“或者走共产党的道路,或者走蒋介石的道路”,只是企图拿大帽子压服听众,手里并无动人的货色,而是拿当地农民的经验向农民作细致的分析,这就是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四对比,五算账”的宣传、发展和运用

(一)“四对比、五算账”工作法在重点党报党刊的宣传推广

《一个整社的好经验》收录进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选编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册,第706页)一书,该按语被收录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245页)、《毛泽东文集》(第六卷,第460页)。

1965年-2024年,重点党报党刊13次给予专门宣传推广“四对比、五算账”工作法。其中,人民网、人民日报宣传报道4次,中国纪检监察报宣传报道1次,福建日报宣传报道8次。

(二)“四对比,五算账”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

1965年12月27日、1970年12月26日、1975年12月27日,华安县举办毛主席按语10周年、15周年、20周年纪念大会。

1970年12月27日,华安县举行庆祝毛主席对先锋大队批示十五周年纪念活动

先锋村坚持“跟革命先辈比作风”,深入挖掘和传承“四对比、五算账”的丰富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5次更新完善,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1.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鼓励个私经济发展。先锋人在对比算账中从改革初期的观望等待逐步转向主动创业,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在发展个私经济的大潮中赋予了毛主席按语新内涵,“四对比”即:比收入、比变化、比贡献、比观念,“五算账”即:算人均收入账、算家庭固定资产账、算个私经济增收账、算提供税费账、算家庭积蓄账,先锋村迎来办企业的热潮。

2.1990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199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通知》中,决定从1990年冬开始,用两三年时间,分期分批在农村普遍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1991年2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关于在农村普遍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意见》。以此“意见”为标志,农村新一轮“社教”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在充分调研尊重村情民意的基础上,先锋村党支部与社教工作队召开会议,重温毛主席的光辉按语和“四对比、五算账”整社经验的基本内容,决定采取“四对比、五算账”的形式,注入新的内容,研究出新的“四对比、五算账”内容:“四对比”即比解放前后政治地位哪个高,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哪个好,比党的三中全会前后生产力哪个发展快,比解放前后人的素质哪个高;“五算账”即算政治翻身帐、算科技进步账、算公益事业发展账、算人民生活富裕账、算农村经济繁荣账。

3.200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对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先锋村与时俱进,提出新的“四对比、五算账”,“四对比”是比思想领先、比科技抢先、比效益创先、比商业道德争先,“五算账”是算开拓创业账、算品牌效应账、算产业优势账、算纳税账、算改革开放新变化的大账。

4.党的十八大以后,先锋村深入开展“四下基层”活动,进一步丰富对比算账内涵,提出“比带头致富,谁先;比引领发展,谁强;比产业转型,谁快;比品牌创新,谁优。算政策效益账、算家庭富裕账、算社会和谐账、算生态优美账、算幸福指数账”的新“四对比、五算账”,教育引导群众坚持创新,敢于发展,着力推进新一轮创业,努力实现富美乡村建设新跨越。

5.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先锋村党支部又积极开展新一轮的“四对比、五算账”,即:比产业引领、比生态宜居、比邻里和谐、比组织战斗力;算经济效益账、算绿水青山账、算精神文明账、算干群关系账、算生活美好账。近年来,华安县先锋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好用活“毛主席批语之乡”这个“金字招牌”,多次被华安县评为“文明村”、“平安建设先进集体”,是漳州市第三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是华安县党建工作示范点;2014年6月,被福建省委、漳州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三)“四对比、五算账”工作法在新时代的运用和创新

进入新时代,“四对比、五算账”工作法得以持续推广运用。如:2013年10月,华安县仙都镇党委下发《关于学习推广先锋村“四对比、五算账”群众工作法的通知》,要求全镇各党支部要深入开展学习推广先锋村“四对比、五算账”群众工作法活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加快推动仙都科学发展、跨越发展。2013年11月,中共华安县委印发《关于传承推广先锋村“四对比、五算账”群众工作法进一步建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机制的意见》。12月26日,华安县“四对比、五算账”群众路线教育馆和先锋村村史陈列馆在先锋村正式开馆。2014年3月7日,县委印发《华安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把传承推广先锋村“四对比、五算账”群众工作法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载体之一。

先锋村“四对比、五算账”群众工作法在市、县广泛推广,一些单位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创新。如:

在廉洁基层、富美乡村领域:漳州市提出要把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和建设富美乡村结合起来,一手抓廉洁基层建设,一手抓富美乡村建设。市、县纪委领导多次深入先锋村调研挖掘,总结创新。华安县纪委制定了《关于传承推广先锋村“四对比、五算账”群众工作法,完善纪检监察机关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推出“四对比、五算账”群众工作法。

在组织系统领域:2023年,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过程中,漳州市委组织部研究提出传承弘扬新时代“四对比、五算账”群众工作法的新内涵,即“四对比”:比产业谁旺、比环境谁美、比风气谁好、比堡垒淮强;“五算账”:算支部引领账、算家庭收入账、算绿水青山账、算邻里和睦账、算共同富裕账。

在农业领域:2023年12月7日,华安县“学千万工程经验 对比算账谋发展”工作会议召开。会前,召开全县“对比算账谋发展,聚力攻坚抓竞赛”工作汇报会和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学千万工程经验,建全域美丽乡村”擂台比武决赛。是年,县人大常委会制定下发《关于运用“对比算账法”激发人大代表发挥主体作用的通知》文件,激发代表主动担当作为。

在乡村治理领域:中央社会工作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开展2024年度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征集,“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对比算账’焕发新活力”入选2024年度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推介名单。

三、历史启迪

“四对比、五算账”工作法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批示肯定,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创新发展,在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着深刻的历史启迪。

(一)‌坚持党的领导,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为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执政大厦的根基,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凝聚发展合力的核心力量。多年来,先锋村党支部充分发挥了“主心骨”的作用,引导党员干部通过“对比算账”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这就充分说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助于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坚持群众路线,凝聚合力攻坚克难

“四对比,五算账”的发展和推广之路,就是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始终坚持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要善于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善于从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使作出的决策和决策的执行充分体现民心民意。几任干部一本账,一任接着一任干,任任干给群众看,用行动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紧紧依靠群众攻克一个个难关,打赢一个个胜仗。

(三)坚持统筹谋划,彰显制度聚合优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抗美援朝伟大胜利、汶川地震救援、抗击“非典”“新冠”疫情等的伟大实践经验都是坚持“一盘棋”思想、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写照。在漳州,也涌现出了“四对比,五算账”、龙江风格等先进典型事迹,先后获得了毛泽东同志的肯定。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也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全社会就像一台机器,在“发动机”的引领下,各环节务必紧紧咬合,才能高效运转。每个部位、每个“零件”,都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才会形成大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

(四)坚持创新驱动,激活发展强劲引擎

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密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先锋实践充分证明,唯有将改革创新基因融入发展血脉,持续完善体制机制保障,方能永葆“四对比、五算账”工作法的生机活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更多发展奇迹。近年来,漳州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先后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年、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增效年、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增效年、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争先年活动,纵深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全面实现产业能级、开放水平、治理效能三大跃升,经济总量翻番,跻身全国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行列,2024年全国城市GDP百强榜单中,漳州以6064亿元GDP位列第51名。从“鱼米之乡”到“工业新城”,漳州正在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新征程上,持续书写新时代“漳州样板”的改革答卷。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