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盛世修典 赓续文脉"海外漳州古籍数字化回归与利用阶段性成果展在漳州闽南书院举办。展览集中展示了通过数字化手段从海外回归的31种珍稀漳州古籍底本清样,标志着漳州市古籍文献抢救保护工程取得重要进展。

此次展出的31种古籍底本中,大部分来源于海外多家藏书机构馆藏,包括《博物典汇二十卷》(明崇祯八年刻本)、《迪吉录八卷首一卷》(明崇祯刻本)等重要文献,这些版本目前在国内尚未发现相同刻本或更清晰的版本。另有一部分珍贵底本来自国内馆藏。
这批珍稀古籍的回归,得益于去年8月启动的漳州古籍文献数字化回归与利用工程。该工程通过委托馆藏出版机构、征集民间收藏、发动海内外专家推荐等多种途径,与相应的馆藏机构、藏家沟通协作,进一步确认海内外各馆藏的漳州古籍文献的历史与现状、版本和装帧、收集与整理等情况。

在推进古籍集中保护同时,我市同步推进漳州古籍文献点校整理出版,将根据不同类型古籍文献的具体情况,分类分期做好整理影印、研究点校和编辑出版。经梳理,属漳州历代传世著述书目达1600多种(部),其中,唐代陈元光、宋代陈淳、明代黄道周等名人的存世可查著作有473种(含志书)。我市计划先推出百部漳州古籍影印出版,目前,首批百部漳州古籍已进入版本比对、提要撰写、装帧设计阶段;首部古籍明万历癸丑《漳州府志》已完成文本点校、专家论证,交付审校出版。